星期六的下午,送走了孩子們,獨自到鄰近學校的操場散步,遠遠地看見兩個小妹妹在鞦韆旁玩耍,於是我走近她們。很快地兩位妹妹便伸出小手,要我抱她們坐上鞦韆,就這樣一手推一個,兩個小不點兒開心地說個沒完。從對話中得知其中的小姊姊平時和媽媽一起住在外地,小妹妹則跟著爺爺奶奶住在本地,「妹妹以後也會跟我們一起住。」小姊姊認真地說,童稚的天真難掩臉上的不安。
鞦韆來回地擺盪,牽出一張張孩子的臉:父親早逝、母親出走、老師調離、寄養鄉下祖父母家……,一個個動盪的生命令人不捨,不是個案,更不是特例。「分離」從來不是個容易面對的課題,對大人來說不是,更何況是稚嫩的孩子。成人世界諸多複雜的因素:經濟、工作、婚姻……,說來總是身不由己,卻也悄然在孩子心中成了無盡的問號和自我控告。
孩子們動盪的生命中,需要榜樣,也需要穩定的力量!
午後,一陣喧鬧伴隨著孩童的腳步聲、書包的滾輪聲,聲聲逼近。『教會到了!』『老師我第一名!』『我第二!』『我啦我啦!』幾個孩子爭著「誰第一個到教會」,誰也不願落人之後。
見到孩子們爭先恐後地來教會,心中浮現一節經文:「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神國的,正是這樣的人。」(馬可福音十14)。心中禱告:願這些孩子,用跑的來教會,更是用衝的進天國!
孩子們有教會可以來,真好!日前和一位營會帶過的孩子聯絡,問他:「還有沒有去教會?」得到的答案令人錯愕:「教會不見了。」原來是921地震後,教會派遣傳道人到當地「駐紮」,隨著災後重建,「教會」也拔營了。
上個月「鄉福信徒聯合培訓會」中,一位弟兄的見證提及「國中時曾去過田尾教會,數年後因吸毒入獄,出獄之後回到教會,由牧師轉介至晨曦會,目前是晨曦會門徒訓練中心的學生,並且在教會實習。」生命不同的階段,相同的教會。
弟兄的見證使我聯想起聖經中『浪子回頭』的故事:浪子的回轉、父親的擁抱令人動容。我在想,當浪子窮愁潦倒之際,憶起溫暖的家,踏上回家的路,不知這當中究竟過了多少年;但爸爸依舊在原處,日日守候,沒有搬家。
基督來到世上,「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約翰福音一14)。有形有體地讓世人認識上帝的愛;許多長駐鄉村教會的牧者同工,持守天上來的異象,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忍耐、守候。
動盪中成長的孩子們,需要有人告訴他們「上帝愛你」,更需要有人住在他們中間,以生命活出上帝不改變的愛。即使年歲增長,離開家鄉千里之外,有一天回來,仍能找到回家的路!
爸爸沒有搬家,上帝沒有放棄。深願,有更多人以行動回應上帝的呼召,在鄉村守望,以恩典相伴,以真理教導,成為孩子們生命中穩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