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福首頁
416期 >
2022年8月
信心與理性
      陳晧

去年的某段時間,我相當地被「信心」的問題苦惱著。所謂信心的問題不是指懷疑某些事物,而是單純思考「信心」的概念。我們看過很多關於信心的故事,像是喇合如何因為相信她所聽見的神而得救,像是西門彼得如何拋下一切所有的跟隨耶穌。而在這些故事背後,我們所聽見的教導時常是「拋下理性、憑著信心、跟隨帶領」,理性常被描繪成信心的絆腳石,需要被拋棄,或者即使沒有說的那麼決絕,也不免指向這個方向。

但容我說句反對的意見:若全然拋下理性,那信心只會導向錯誤的方向,也難以分辨眾多路線中何者才是神的帶領。甚至應該說,不正確的運用理性會使人走偏;而丟棄理性無法做出任何事,只能處於永遠的未決狀態。

我們回到喇合的故事,試想一個不同的情境:她一樣聽見了遠方一個上帝所行的神蹟,也立即決定相信了,但若到頭來這一切只是某人捏造、並隨著傳播更加誇大的故事,我們是否還會稱讚這樣的信心?而彼得若看到一個人過來叫他撒網,便直接跪下,說:「主啊!我是個罪人!」這樣不假思索便相信的行為會是我們所認同的嗎?當然我們會說,實際上彼得有看見耶穌行的神蹟,也相信喇合的信心有其依據。而這也就是關鍵所在,眾多我們稱許的信心典範都是有相當程度的理性為基礎,因為沒有依據的信心在本質上與賭博無異。

奧古斯丁說過,人們可以經由信心進入憑理性無法到達的領域。這並不是在說要在理性與信心兩者之間做出一好一壞的取捨,而是自然地,在某些地方發現理性停滯了,因此憑著信心去經驗我們所不能理解的。像遇到陡坡時見到車輛無法往上而下車步行,並非代表車輛不好,只是不同情況需要改變方式。亞伯拉罕是信心之父,但他並非全然盲目地依照「信心」引導。他有信心是因為神直接對他說話,而他也經歷過神的信實,所以這時候只要相信神不會改變。而若有先知對君王傳達神的話,君王只要相信神依然信實,且先知不會傳達錯誤的資訊即可。因此所有信心典範的順服與跟隨都包含了這兩個要素:他們所經驗過、見證過的神的作為成為他們的理性基礎,而還未能確定的部分則由信心邁出步伐。

也因此,理性不該被理解成信仰中必然捨棄的無用成份。從各樣的例子中都可以看見理性仍然在信心行為的決策過程中扮演基礎的角色。或者單就概念來理解,「判斷是否應丟棄理性」的行為本身就需用到理性,若完全捨棄理性,那從它而出的結論也應該沒有說服力了。畢竟理性是上帝所賜,甚至從這個事實就能證明它並非不好的,也絕非與信仰無關的應棄之物。

(鄉福營會籌備同工,就讀哲學系)


=== 請告訴我們您對本文讀後的回應 ===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