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的新型態聚會及教會,必須要先打破「以會堂為中心」的傳統教會觀。因為過去那種同一個時間來到同一個教堂的聚會模式,已經被疫情徹底顛覆回不去了。在此分享本教會在疫情後有的新轉變。
一、實體與線上
二年多來新冠肺炎(COVID-19) 疫情威脅世界各國,根據2022年6月衛福部資料統計,臺灣地區確診個案3,439,279例,累計死亡個案5,651例;早期為杜絕國外病毒入侵,祭出7+7等嚴格隔離政策,甚至採取封鎖國境的強硬措施。那時,各教會為配合政府規定,中型以上教會均被迫採用「網路線上聚會」,聚會型態改變是為降低人與人接觸的傳染機會。
後來疫情嚴重時,宗教團體聚會規定只准五人以下神職人員錄影儀式轉播。因此,偏鄉小教會才開始面臨暫停聚會或是增設網路直播設備因應,教會牧者就必須變身為直播主。將實體聚會內容,不論是主日禮拜、禱告會、小組及查經班等,一律透過Meet或上傳至youtube 等方式來播放,減少群聚感染,這是疫情帶來的第一個轉變。
二、雙語營改為福音隊
2021年,鄉福因考量到疫情嚴峻準備停辦雙語營,後來得到雙語營總召告知,計畫將原本隊輔打散改為福音隊模式,到教會辦理品格福音營。我們一方面決定接受辦理,一方面也擔心在疫情之中招不到學生。如此的轉變,讓教會同工必須陪伴隊輔走入社區,一一邀請孩子到教會參加活動。感謝主,最後來了16個孩子,有8位輔導陪伴,為了防疫我們還把他們分為二班同步上課。受邀的學生後來也有成為主日學學生的。這樣的轉變並沒有減低原有雙語營的福音性,相反的,我們看到教會同工與福音隊配搭服事的美好。
三、關懷據點的擴展
(一)個案與家庭
之前個案關懷曾去探訪二個家庭的長輩,因為這二家的女兒是基督徒,所以我們就與女兒約定,在家裡舉行聚會。一個家庭是在貴舍,約一個月一次,每次有2-3位同工前往,陪同這對長輩夫婦一起唱詩歌,簡單分享神的話,並為他們祝福禱告。另一個家庭是在網寮,每週一次,長輩的女兒會回來參加,除了唱詩,也一同讀經分享。在村落中有家庭祭壇的設立,是何等寶貴又有意義,也期待這三位長輩都能早日受洗。
(二)社區中的福音行動
1. 前進「日托站」
疫情之前教會曾到過中安里和掌潭日托站,今年四月中雖疫情不穩,但教會附近塭仔村日托站活動照常(地點是一個戶外花園),我們組成了一個9人的團隊,到日托站帶活動,包括:詩歌帶動唱、獻詩、讚美操、聖經故事及有獎徵答,之後並有個人陪談與長輩建立關係。根據幾次進入日托站的經驗,長輩們都覺得節目新鮮,會專注聆聽和配合。
2. 社區走訪佈道
一般長輩閒暇時在村里有群聚的習慣,例如在屋簷下、某人住家的庭院、或是廟口旁邊,都是下午很好的避暑之處。來到貴舍里,我們和他們寒暄,向他們介紹耶穌,帶他們唱簡短的詩歌,為他們祝福禱告。大約2週去一次,一段時間下來許多長輩都知道我們是從教會來的,其中也有幾位作了決志禱告。雖然他們受制於傳統信仰無法來教會,畢竟我們把福音種子撒在這些長輩的心田裡,主會讓它們成長。以同樣的方式探訪西崙村,回應就不是很好,感覺上貴舍里長輩的心較為柔軟。
結語:
面對新的疫情管制措施,教會必須思考應如何聚會及牧養,也要更多擴展家庭及社區關懷,教會宣教策略要貼近民眾的心,也要更體貼神的心意。2022年暑假的雙語營在不穩定的疫情下展開,我們為有機會可以舉辦來感恩。疫情帶給我們的不是困難與攔阻,而是學到更多的禱告,求神擴張我們的境界,透過教會使更多人得救。「要擴張你帳幕之地,張大你居所的幔子,不要限止;要放長你的繩子,堅固你的橛子。」(賽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