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福首頁
416期 >
2022年8月
是受夠了?還是做夠了?
      陳怡如

經文:列王記上 19章1-18節

記得2010年初到鄉福,前半年暫時在東石工作區實習,台中母會的一些長輩前來探望我們。他們聞著濃濃的海味,看著牆壁上斑駁、灰黑的霉斑、壁癌,沿途看著滿載牡蠣、保麗龍箱的貨車呼嘯而過,每個人都用「你確定要留在這裡?」的眼神看著我。記得2006年底剛剛上完浸信會神學院夜間部兩門課程,滿心熱血的來到一路陪伴我的家庭、為我們受洗的牧師、師母面前,與他們分享我想獻身去讀神學院的感動,牧師、師母忽然用一種憂愁、不捨的眼光看著我,對我說:「這條路很辛苦,你確定嗎?」

經過了15年,我在這裡,不確定也成了事實。

過去在讀這段經文,很不能理解,一人敵巴力和亞實他錄的850位的先知,深信上帝與他同在的以利亞為何會為因為一句話逃跑還求死?如果他膽小如何敢在亞哈王面前提出挑戰,如何敢在850位對敵面前嗤笑他們。但經過這次的考查,才發現原來以利亞逃跑、求死並非是膽小、害怕,而是失望、大大的失望,在這極大的失望中他覺得「真是受夠了」,他以為迦密山上大勝一局,所有的百姓及至國王應該都會回轉向神,但結果卻換來威嚇。

失敗感、孤獨感席捲而來,他不但逃離北國的耶斯列,還跑到遠遠的猶大最南邊的城市別是巴,在曠野裡求死。他的求死不是意氣用事,是一種放棄、不想再忍受了的心。消沉的心雖被天使喚起,但仍舊充滿他的心思意念,原本10幾天的路程,硬是走了40天才到何烈山。何烈山並非是神指示他去的地方,神問他:「你在這裡做甚麼?」,那縈繞在他心頭反覆糾結的意念,消磨了他的心志、掩蓋了他的理性、強化他人的無可救藥。接下來很戲劇化的對話、互動中,神沒有認同他做的決定、也沒有回答他的埋怨,但卻在奇妙的微聲中安慰了他,讓他知道他並不孤單。他起身回到正軌,再次向著神的託付奔跑。

這段家喻戶曉的偉人生命經歷,再一次提醒也鼓勵著我思想:當有一天我們要放下責任時,是因為我「受夠了」還是「做夠了」?我們可能每一天都要面對講不聽、沒良心、看不到希望和意義的人事物,但這卻是我們的呼召。以利亞對神說:「罷了!」原文的意思是「足夠了」。神透過天使用同樣的字(原文)來回應他說,我知道你受夠了。神認同他的辛勞,但以利亞面對、解決的方式神並不支持,神告訴他還有一段事奉的路要走:「你當走的路甚遠。」

箴言的作者說:「心中的苦楚,自己知道;心裡的喜樂,外人無干。」(箴14:10)

「受夠了」是很主觀的感受,濃濃的海味對不受物質牽絆、追求自由、刺激的衝浪青年來說,正是他們享受的氣味。任重道遠的傳道生涯雖然辛苦,卻是我敬重的牧長,持守一生至今仍在堅守的崗位。是否「受夠」他人無法得知,只有神最清楚。況且很多時候挫敗感是源自於對神所做的事情與結果有錯誤的期待,迦密山的事奉成果未必是人心的回轉,而是神已經彰顯自己的權能,而以利亞的確向以色列民顯明了耶和華是神,獨一偉大的神。

當人用神的眼光來看,而不是自己的眼光,便會讓人從感到挫敗的負面思想的泥沼中脫離出來,因為這些思想讓人看不清客觀的事實。他以為只有他在為這群以色列民的屬靈光景付出,但亞哈的家宰俄巴底早就告訴他還有人未向巴力跪拜。

得力的秘訣是完成使命,因為唯有完成使命,我們才會有踏實的滿足。事奉的長短如同生命一樣,是神量給我們的。到了神的時候我們必被神接在榮耀中。接下來以利亞的事奉與生命的發展就是如此。

這段低谷的經歷,雖然以利亞繞了一大圈,花了一點時間,還是回到北國完成接下來的任務,神沒有責備、沒有施壓、甚至沒有攔阻,神供應他水與食物,讓他好好睡覺、允許他蹣跚走過漫長的40天,神不是只有在何烈山的洞口與他同在,神從迦密山上就一路陪伴著他。

我們是不是也覺得夠了,線上上課真是夠了,老闆的壓榨、顧客的無理真是夠了、事奉的無力繁瑣真是夠了,有時我們要問:真的有那麼難受嗎?以利亞被發配新的任務時,他的埋怨,覺得夠了的問題其實沒有改變,改變的是以利亞的心境,這些問題不再成為他的困擾了,所以他繼續完成後來的事奉。如果是做夠了,神自動會讓我們撤退,如果不是,我們要向神求新的力量。

這是神最近給我的提醒,對你,也是嗎?

=== 請告訴我們您對本文讀後的回應 ===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