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福首頁
249期 >
2008年9月
請差遣我
       陳文逸

 

 

二年前,孟加拉的經濟學家尤努斯,因創辦小額貸款的鄉村銀行,幫助許多窮人創業,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我有感而發,於鄉福簡訊227期(2006年11月)寫了一篇【從鄉村銀行談起】。這類有意義又成功的案例,一定激勵了許多有志之士,在各地展開協助窮人脫離貧困的計劃。2008年七月份的遠見雜誌就有許多這類活動的報導。

貧窮是一種相對的概念

貧窮是一個人或社區,整體生活的表現,不是短時間,也不易找到單純的方法解決。

貧窮也是一種相對的概念。當國民平均所得只有5000美元時,收入5000美元就是中產階級。但是當平均所得提升至25000,年收入15000就是貧窮了,5000更是嚴重赤貧(歐盟用平均所得的60%以下,台灣則用平均消費支出的60%認定為貧窮)。

因此當經濟發展,平均所得不斷提升時,最好是社會的各個階層一起提升。如果只是中上階層提升,有錢的人更有錢,弱勢族群沒有改善,貧富的相對差距必然擴大。世界各國都有這種現象!

貧富差距是一定要拉近的!不過,重點不在於壓抑富人的所得。除了賦稅公平,最關鍵的環節就是提升弱勢族群的競爭力,免於陷在世襲的惡性循環!

Kiva & 公益2.0

放眼望去,〔消弭貧窮〕必然是普世現在、將來努力的目標。許多人在尋找更有效,更有創意的方法。

除了尤努斯的鄉村銀行。2005年10月成立的美國網路跨國信貸組織〔Kiva〕,三年來迅速發展。他們只用了24位正式員工,在43個國家,90個微型信貸機構,號召世界各地的網友以零利息的方式,借錢給第三世界的貧窮人口創業。

這種方式,透過網路科技的運用,任何一個人都可上網,用E-mail註冊成為放款家。然後可以在網頁上流覽到需要者創業的計劃。要做什麼?希望借到多少錢?內容詳細,資訊公開透明。

然後可用信用卡刷卡,每筆25美元,無息借出。這是個人對個人的借貸。目前有五萬筆貸款,還款率98.2%。

台灣,今年八月一日起,也有個類似Kiva的組織叫〔公益2.0〕。由104銀行、聯合勸募、SOHO協會共同發起,協助許多人脫離貧窮。

資產累積福利理論

美國社會工作學者麥可.雪爾頓提出一種吸引受助者儲蓄的〔資產累積福利理論〕。受助者每月要固定儲蓄,再用一比一提撥金額捐助。儲蓄愈多,補助就愈多,金錢的累積就愈快。不過,贊助期間,不能失業超過三個月,用以提高就業穩定度。期滿,受助者可把這筆錢用於創業。對於某些有企圖心的窮人,只要用力一搏就可以脫離困苦。

台灣某些地方,對於貧戶的補助,目前也有推行這種方式。有的每三個月儲6000元,最多12000元。再一比一提撥資金捐助。三年期滿最多有288000元。

以前的觀念是救急,不救窮。救急是用金錢資助特殊的需要。現在慢慢發展成救窮,幫助貧困的家庭創業。這不容易,不過創業成功不只帶來財富,也會改變一個家庭。

從教育著手

除了金錢資助,最近幾年大家發現一個更可以改變弱勢家庭的管道──課業輔導。世界展望會、家扶中心,過去都設定在弱勢孩子的教育補助,現在加入課業輔導。

教育的確是一個重要著力點。許多人發現現代社會的家庭分崩離析,家庭既無法提供給孩子更多成長上的幫助,那就把握孩子下課後的時間,進行課輔。

企業基於社會責任紛紛成立基金會,投入弱勢族群的課業輔導。寄望從根本幫助他們提升競爭力。

中興保全基金會,11年前本來只在台北大同區進行弱勢課輔,現在卻遍及宜蘭14個小學與3個國中,每年斥資台幣2300萬。聽說鴻海集團也捲起袖子,投入鉅資要協助基層兒童的課輔。這些都還是台面上的,還有更多單位默默的進行……。

看到許多關注的眼神慢慢轉到弱勢族群,透過網路、透過科技,需要會傳出去到各個角落,而資源會集中進來…貧窮的孩子有福了,因為課輔是屬於他們的!

但是,消弭貧窮對一個政府僅是最低的義務;企業家賺了錢,出於社會責任或為了抵稅,出資協助弱勢兒童;社福團體憑著愛心和熱誠,極力尋找資源及方法提升基層群體的競爭力。大家需要共同對付的敵人是貧窮,使用的精良武器是小額的創業貸款及兒童課輔。

更重要的目標

貧窮當然也是教會要對付的敵人。課輔是宣教工作一直在研發的精良武器,也是正在建造中與社區接觸的重要橋樑。看到更多的資源一直進到基層群體,心中實在高興!

課輔可以增進弱勢孩子的學業。功課進步就可以考上較好的學校,往後的前程就更具有競爭力。和幫助創業成功一樣,可以改善生活,脫離貧窮。這是社會各界的目標。

但是,課輔和生活改善不是教會最終的目標!若有能力,教會要幫助弱勢群體脫離貧窮。基督徒經常在談愛心,愛心就是在別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責任。課輔、關心弱勢族群,可以檢視教會是否真正有愛心。再強調一次,課輔和生活改善不是教會最終的目標!

請差遣我

教會一定要清楚終極的目標是宣教,是把得救、永恆的福音帶給他們。教會要更有愛心,更有創意來建構可以讓他們走進永恆國度的橋樑。脫離現世的貧窮不是終極目標。正如橋是橋,不是最後的目的地。

企業家把課輔做好,很滿足,很充實了,事已經成了。但,教會還有更深層的使命。不過,如果這些管道,都被其他世俗的單位佔去,教會缺席。在弱勢群體間的宣教就更沒有著力點。

以企業財力成立的基金會,固然耀眼、迷人。其實,就以課輔的成效而言。財力還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最重要的是人力的質素。當然更多的錢,更高的終點費,可以找到更專業的課輔人員。但是,錢買不到對上帝的委身。只有對上帝委身的人,才真正有十字架的愛。而改變世界的力量正是十字架上的愛。

實在期待更多優質的人力,帶著主愛的力量下鄉。教會雖然沒有企業那麼多的資源,教會卻可以把〔世界給不出來的〕給他們。

主!我在這裡,請差遣我!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