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位海外基督使團(內地會)的宣教士來電,希望能提供一篇描述鄉福十年來重點事工的文稿。
十年,一段不算短的時間,它的長度已足夠去評估一個人或一個團體所走過的足跡。小到過去講過的話、發表的言論,大到異象是否慢慢實現?是否跟上主的腳步?都在這種嚴肅的回顧中需要被檢視!
回顧過去十年,鄉福主要方向還是在鄉村開設據點,建立教會,這是鄉福的異象。建立教會,才能提供一個整全的牧養環境,也比較不會因人事的變動,福音工作受挫。然而,不斷的在鄉村建立教會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要有願受差派的新進同工,原有的工作區也需要不斷帶領人信主,栽培同工,教會建立才有根基。
先談開拓新工作區。新工作區的開拓有二個管道。一是由鄉福的教會建立後,像生孩子一樣出去植堂或差派同工出去開拓。不過這需要時間,目前鄉福沒有一間教會有能力出去植堂。基層群體有很多現實生活、文化上的挑戰,教會建造的過程本身就不容易,要產生全職開拓的工人更不容易!
另一個管道,就是透過傳遞負擔,徵召全職同工到需要的地方開拓。
但是,同工從那裡來?鄉村福音工作充滿挑戰,要開拓教會,像進窄門中的窄門。但是一個團體三年沒有新進同工,發展一定受限,一定衰退,很難走得長遠。鄉福不像都市大型的教會有充沛的人力資源,整齊的事工。只要是健康的教會,不難培養全職傳道同工;也不像學生福音工作團體,做好門徒訓練,每年只要百分之一的人願意全職服事,人力就不虞匱乏。
為了建立人力來源管道,2001年開始辦〔鄉村福音體驗營〕,讓一些年輕的基督徒有機會投入。在大企業動不動就幾億、幾百億的收益中,鄉福的體驗營像是在台灣的邊陲地帶,賣著陽春麵的小本生意。一些福音機構是幾百人、上千人的辦特會。我們只是十幾人,且一年才辦一~二梯的小型營會。不過,積少成多。幾年下來也有一~二百位參加了體驗營。目前有幾位全職同工都是因參加體驗營而願意長期委身在鄉下。也有一些人正在神學院受裝備,預備下鄉。
在體驗營開始辦的一年後,開始嘗試舉辦雙語營。雙語營是把握台灣學校大力推展英文教學之際,用英文營會的方式進到鄉下的國中、小學。學校當然希望提升學生對美語的興趣,而我們想從事福音工作。一開始只辦二梯,到今年(2007)已經十四梯,有一千二百位鄉下學生參加。每年上千位的孩子聽到福音,長期對鄉村福音土質的改變,會帶來深遠的影響。
雙語營除了把福音種子撒在這些孩子心中,還有一個重要的附加價值。國外一百多位青年不算,還有二百多位台灣的年輕基督徒投入。他們有機會進到鄉村實地看看福音的需要。這也是鄉福人力來源管道建立的一環。
再來是教會的建造。教會的建造需要門徒。基層百姓從傳統的環境中要踏進教會本身就有很多阻力,更不要說付出時間裝備成為門徒。基層百姓要花很多時間為了生活、經濟而努力,要他們拿出時間,奉獻金錢,初期並不容易。暫且不說對外的宣教事工,單是維持教會最基本的運作,就需要人力投入及經費的支持。鄉民進到教會大都是第一代的信徒。特別一些年紀較大,知識程度不高的弟兄姊妹,過去他們生活、家庭有需要,才到廟裡去拜。基層百姓對信仰的理解是:有事才去廟,沒事就正常過日子。現在已經成為基督徒,過去初一、十五,一個月到廟拜兩次。現在〔坐〕禮拜,一個月到教會拜四次,信仰已經進步了,不然還要他怎麼樣?
另外,鄉福的全職同工因著福音需要,就一對一對被差出去開拓據點。在人力不足下,面對瑣碎的開拓事工,相當的不容易。因此,需要有成熟的基督徒福音移民進到鄉下,真正生活在鄉民當中,讓他們看到一個基督門徒的榜樣。真理不只被聽見,真理需要被看見。另一方面,也成為傳道人得力的同工。近年我們鼓勵有人可以提早退休,在人生的歷練、靈性最成熟,也趁著還有力量,投入鄉村教會的建造。相信一對帶著宣教負擔的福音移民,會讓一間荒涼的教會重新注入生命力。
成熟的基督徒以福音移民的方式進到鄉村會有幫助。但,更重要的是當地的基督徒需要被建造起來。全面系統性的裝備很重要!大約五、六年前我們開始一年一次的培靈訓練會。雖是培靈訓練會,因各工作區距離遙遠,有些兄姊也沒有特定的假日,目前只是一天的聚會。各個工作區把弟兄姊妹帶到會中,透過信息、異象傳遞、禱告,一點一滴的建造。這種一天的造就聚會,對資源豐富的教會,再普通不過了。但,對基層的信徒,就是重要的聚會。
除了信仰造就,因為都是第一代的基督徒,大家都沒有參與建造的經驗。如何成立同工會?同工會如何運作?訂計劃,編預算……?教會的建造如何往下紮根,向上結果?都需要整合鄉福有限的資源、人力,有系統協助各工作區。這方面的訓練系統正在起步,還正在累積經驗當中。
教會建造,兒童也是一個重點。兒童在鄉村是比較容易接觸的一群,他們容易進到教會,但進入青少年就不容易掌握。因缺少人力,許多工作區沒有辦法進一步發展青少年事工。兒童進入國中就不容易留在教會。如今,兒童事工不只定位在撒種,而是把教會建造的工程延伸到兒童。除了每週固定的兒童主日學,更利用寒假舉辦小門徒營,讓鄉村弱勢的孩子在這樣營會中更深建造信仰。兒童階段建造好,青少年就比較容易留在教會。青少年事工再架構好,他們很快就進入大學或就業,一些人可以回到鄉村參與教會建造。
十年來,鄉福還是繼續往異象前進。像在爬山,目標清楚,方向也明確,不過前頭卻是無止盡的層層山巒。
我常提醒自己,教會沒有建立起來會有兩個危機。假設有一天我六十歲了,在鄉福也滿三十年,體力、心力再也無法勝任開拓、牧養的工作,而教會並沒有建立穩固。對年輕一代的同工,單單傳遞負擔和異象是不夠的,因為他們看不到前景。前人努力了三十年,都看不到前景,他們就會怯於投入,結果後繼無人。
另一個危機是,教會根基不穩,又因後繼無人,踉蹌走了一小段路。也沒多遠,不過三~五年教會就關閉了。
當然沒有那麼悲觀。全能的主比我們更關心,祂自己教會的建立。我們不過是祂的僕人,與祂一起同工!
前面的十年,充滿挑戰,也充滿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