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二月底參加華人差傳大會,經過多天扣人心弦的宣教經歷洗禮,心被觸動。在專題講座中,聽到陳文逸牧師在台灣鄉村宣教的分享,他那「來自鄉村的呼聲」將我在事奉路上躊躇徘徊的心態給喚醒了。
今夏得知鄉福將舉辦「壯年體驗營」,雖已非「壯年」,且四、五年來夜夜因冷凍肩而痛醒,我仍毅然報名參加。
去年十二月底參加華人差傳大會,經過多天扣人心弦的宣教經歷洗禮,心被觸動。在專題講座中,聽到陳文逸牧師在台灣鄉村宣教的分享,他那「來自鄉村的呼聲」將我在事奉路上躊躇徘徊的心態給喚醒了。
今夏得知鄉福將舉辦「壯年體驗營」,雖已非「壯年」,且四、五年來夜夜因冷凍肩而痛醒,我仍毅然報名參加。
感恩節前,我將工作擱下,搭機返台。
這次參加「鄉福壯年體驗營」一行十七人中,除了一位來自台北外,全部從美國各州來此相會(紐約、華盛頓、新澤西、阿拉巴馬、喬治亞、俄亥俄、密西根、賓州、加州……)。進鄉後欣然得知鄉福為我們精心安排的節目既緊湊又豐富,包括:課堂講座(鄉村宣教的認識和需要),參觀鄉村教會,拜訪中、小學並與國中、國小教職員座談,分組參與鄉村家庭聚會,與社區人士鄉福同工座談,與學校老師福音茶會,逐家佈道,參與兒童與青少年事工活動,每晚作心得分享與研討會,以及最後一天的主日崇拜與主日服事。
十一月廿一日下午,乘搭統聯客運車抵東石時,首先映入眼瞼的是街道兩旁一堆堆的蚵殼。舉目環視,見三、兩婦人、小孩坐在門前剖蚵,午後的陽光正照在他們純樸的臉上,陣陣微風從海邊吹來,這番景象對從小生長在海邊的我,倍覺親切。
一住進東石教會,大家歡樂相聚,一見如故。彼此照應,有如一家人,其樂融融。報到時,就人人踴躍志願擔任起伙食、洗碗、採買、打掃….等工作。結果大廚是由曾在YMCA教烹飪的姐妹搶得擔任,因此使我們每日得以享受美味可口、經濟實惠的三餐。
每日曙光初露,就被吱吱喳喳的鳥聲叫醒,大大改變我晚睡晚起的惡習。晨禱靈修後,漫步鄉間小路。不時碰見老夫、村婦,便與他們問安談話,並鼓勵邀約他們有空到那掛著十字架的教會來,一起分享彼此對人生的體驗與智慧。
幾天裡走著走著,飽覽田野風光。遠處藍天浮雲,近處綠野阡陌。靠海地區,漁塭遍佈。晨曦倒影在水面上隨波晃盪,增添水鄉澤國的風情。而漁婦辛勤地搖起竹筏工作著,卻也透露一股與世無爭的悠閒。
營會期間讓我們體驗最深的是來自鄉福同工的學習。目睹活生生的生命見證,深受激勵。
六天中,我們接觸四個教會的牧師和傳道。逐漸了解鄉福的異象和推展事工的艱難。對所有鄉福同工們的辛勞與付出,從心底深處湧出由衷的欽佩與感動。在這廟宇林立(三萬餘人的東石鄉,有38間寺廟,其他地區類似)、邪靈猖獗、民間信仰充斥的硬土,他們艱辛地挖土、撒種,其間交織著汗水與眼淚。抱著「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心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們犧牲自己和家人的安逸和享受,過著簡樸的生活,努力開墾滿佈荊棘、野草叢生的荒地。
朝夕相處,我們與東石的陳牧師漸漸熟悉。幾個人都覺得陳牧師具有「保羅之風」,他不僅多才多藝,且為人謙和、充滿愛心;思慮深遠、敏銳,策畫週詳;見解遠大,做事明快果斷。而且一身兼數職,每日不辭煩勞,風塵僕僕、到處奔走。與附近學校和社區人士都建立良好關係。為鄉村帶來祝福,不愧神國領袖人才!
除了東石教會外,我們參觀其他三個教會,每次都受到熱誠的招待,並且享受當地的新鮮水果與豐盛的茶點。最讓我們感到「賓至如歸」的是七股的楊傳道。他誠懇熱情,侃侃而談,平易近人。帶著樸實的鄉土氣息深入民間,堪稱「草根牧師」。教會裡有十幾個「阿嬤」,顯然在老人事工上特具恩賜。
大埤的黃牧師講一口標準國語,殊不知他們一家四口竟是來自韓國!他那謙卑溫和的氣質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們。他順從神的呼召,寧願放棄牧養數年、蒸蒸日上的教會,離鄉背井來台灣當宣教士。全家必須學習新的語言,適應新的環境與文化,何等不易!年紀雖輕,談吐言行卻散發出基督的馨香,令人感佩!
蒜頭的吳傳道去年才從美國提早退休回來牧會。斑白的頭髮掩不住躍躍欲試的活力與「衝勁」。短短一年內,已建立教會,成立青少年兒童與英文事工,人數穩定並逐漸增加,每星期還到六嘉國中上課。是他帶領我們到灣 內社區「掃街」逐家佈道。他充滿喜樂與感恩,讓我們這些考慮退休者感到欽羨與鼓舞!
除牧者外,每個教會負責青少年事工與課業輔導的同工都充滿愛心與耐心,他們雖有時不勝負荷,卻毫無怨言。有一天當孩子們走出教會門口準備返家之際,我在遠處瞥見陳師母站在台階前一個個將他們攬入懷中,輕撫他們的頭一一禱告祝福後才分手。那幅美麗動人的圖畫將永遠留在我的腦海中。
琅琅書聲中,我們分組去探訪四個不同的中學和小學。晚間綜合研討時,發現每個學校的現象和問題都大同小異:
近年來鄉村人口外流,學生人數大幅度降低,曾經擁有將近一千人的小學現在只剩一、兩百人。根據校方透露,學校學生大約有1/4至1/3來自單親家庭,還有許多隔代教養(年輕父母到都市尋職謀生,把孩子留給阿公、阿嬤)、外族通婚(鄉下人娶不到當地人為妻,就娶外籍新娘)的孩子。由於語言的限制、隔代溝通的困難、文化的差距、家庭的破碎……自然而然產生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
這些學生們回家功課得不到幫助和指導,學校辦活動得不到家長的支持和回應。有些「弱勢家庭」、「暴力家庭」所帶來的悲淒與風暴,往往讓學校束手無策。學生素質較差,教起來比較沒有成就感,老師挫折感大,流動性高。不少老師教一、兩年就要求調動,真正願意長期永續關懷的實在有限。他們等待我們伸出友誼的手來鼓勵和支持。
無辜的孩子在無聲地呼喚,他們需要關懷、需要協助,更需要主耶穌的愛。多少孩子失去父母的愛與管教,像群迷失的小羊,經不起狂風暴雨的摧殘,若無人帶領,很快就會跌入泥沼與深坑。所幸鄉福同工早已伸出憐憫的手來愛護這些失落的小羊。
東石教會的課輔班每天幫助一、二十個學生,這星期我們也加入事工,我負責幫忙輔導三個二年級的國小學生。其中那位七歲的小男生看來有點鬱鬱寡歡,做功課精神也不集中。細問之下,方知他父親因為吸毒半年前去世,母親早在他上幼稚園之前因受不了家庭暴力而離家出走,從此音訊杳然。他和三年級的哥哥住在離婚的伯父家,兩兄弟經常挨打、受罵,似乎遠離孩童的天真與歡笑。經過兩個小時的課業輔導後,當我們問:「你知道耶穌是誰嗎?」他點點頭說:「是神的兒子。」當我再問:「你知道耶穌愛你嗎?」他帶著迷惑的眼神搖搖頭說:「不知道!」想是他還未感受到吧!?課輔兩次,臨別前,他為我寫下他的名字、地址和電話號碼,然後抬起頭、露出兩個大門牙說:「老師,你為什麼要走?」我的心隱隱作痛,眼淚奪眶而出。
在與老師們的茶會分享中得知,這些來教會接受輔導的孩子們功課、品性都有顯著的進步,深得老師家長的讚許。當這些孩子們在週末的兒童節目唱詩歌、背經句時,不由得感到欣慰。在關懷、愛顧中,福音的種子已悄悄撒進他們的心田,點點滴滴進入他們的生命。
我們每天都興奮地發現:「可以做的事太多了!」顯然神正在鄉村開福音的門。台灣教育不斷地推動改革,幾年前開始鼓勵小孩學英語,國小正式上英文課。學校歡迎由美返台的老師參與教學,尤其是以義工身分。安親班、課業輔導主要對象是兒童,英文補習班與課外輔導則是以青少年為對象。也可到中學教英文與學生交朋友,建立友誼,開英文查經班。
根據萬國兒童佈道團的統計,美國80%的基督徒都在十四歲以前信主。多年來使者協會著重校園事工,主要對象是大學研究生。如今台灣鄉村的國中、國小居然敞開門讓我們參與,實在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不可輕易忽略與放棄。以中、小學做管道和橋樑,使觸點深入學生家庭、關心家人,進而傳播福音。
在與社區人士座談會中,有位退休的老師,在政府許可下,獲得基金會的補助,創辦一個「流動圖書館」,在十幾個鄉村國小與國中免費提供圖書、書櫃放置於班級教室中,供學生自由閱讀。為「鼓勵閱讀優良讀物」,並設獎勵方式。這位老師雖非基督徒,卻歡迎我們建議或捐獻福音好書,旨在「陶冶學生的人格氣質,產生向善意念」。在這價值觀扭曲的時代,充滿誘惑的社會,青少年極需優良讀物的薰陶、滋潤和帶領,這不是我們貢獻福音書籍讓他們潛移默化的好機會嗎?
最後一晚心得研討會時,主持人要我們分享自己的夢。大家都興致勃勃地搶著發言。同感我們必須配合鄉村教會,推展鄉福事工。除了主日學外,諸如開辦安親班、課業輔導班、英文補習班、成人職業訓練班;到學校參與教學、與老師為友;捐獻贊助與推廣學校活動圖書館;協助單親、家暴、弱勢家庭;成立老人長青團契;設立活動中心;……有許多可行的事待我們去做。長宣、短宣以及「接梯」式(像接力棒式地每人回來一、兩個月)的事奉,點點滴滴也會產生效果。我們也可以鼓勵兒女利用假期來鄉村教英文、辦活動,與青少年為友。鄉村生活費低廉,更鼓勵考慮「第二春」者提早退休,成為福音移民,讓後半生在神的國度 裡平添色彩。
主耶穌升天前要求門徒說:「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神愛都市人,也愛鄉下人。滿遍禾田,工人在何處?我們要問自己:「是否願意為主而活?」
營會結束,臨別依依。歸途中,耳邊似乎聽到主的微聲呼喚:「你愛我麼?」「餵養我的小羊!」時光飛逝,年屆花甲,時不我予,求主使用!
微斜的夕陽照在路旁的榕樹上閃閃發光。海風徐徐,夜幕低垂之前,海邊的晚霞分外燦爛。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