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區紀錄片
最近一期商業週刊的一篇文章【熱情】裡面寫著:「秋涼節氣的台北街頭,有兩條排隊長龍,鼓動著首都。一條長龍在東區,等著進101大樓新開幕LV旗艦店的人潮;另一條長龍在西門町,長長的人群從大馬路蜿蜒到巷子,等候著導演吳乙峰的紀錄片【生命】。台北人為了搶購精品排隊,司空見慣;但為了看一部紀錄片,有人一大早排隊3小時,才買到一張晚上10點鐘的票,這倒是破紀錄。」
最近不只雜誌,連廣播也大大為這部得到兩項國際大獎的紀錄片宣傳。一般人用半年、一年拍紀錄片,他卻花了五年。921地震剛發生,深入災區紀錄的人如過江之鯽,但漸漸地喧嘩少了,倒塌的建築逐漸從殘破的大地再次站立,然而年華也過去了,「這才發覺我們是最後一個出來的」。作者認為,沒有經過時間的洗禮,看不出生命的縱深。他說:這部片子是台灣社會的文化資產。觀眾都知道它的完成,需要豐沛的情感、憐憫,細膩的策劃,加上堅定的執行意志。
第一線福音工作重要
這幾年來,總有兄姊建議為何不離開工作區,當一個全職的總幹事。理由很簡單,要牧養及開拓一個教會需要全時間努力。而鄉福整體事工的發展很重要,真正要好好規劃夠忙的了,兩頭兼可能都不討好。這的確是重要的建議。有時真是需要把頭從沙堆中抬起,看看這個更寬廣的世界,規劃一些整體長遠的事工。
鄉福目前有十個工作區,往後還會繼續增加。同工在各地勢單力薄,在鄉下會遇到各式各樣挑戰,需要有很多的支援,禱告、財力、人力的支援。而這些支援要有專人不斷的呼籲、傳遞。這個問題,的確是兩難。如果因為評估錯誤造成這個團體或鄉下福音事工的虧損,實在擔當不起。
絕對不是能力比較強,而是我很清楚,單就鄉福這個團體而言,現階段的重點,需要累積一股復興的能量,要知道如何(know how)在鄉村帶領更多的人信主,如何慢慢建立教會。在沒有辦法推卸整體行政工作之前,需儘量留在第一線兼顧開拓事工。福音事工要能真正在鄉下展開,否則行政工作再有效率,傳遞再怎麼響亮,都不是鄉福存在目的。如同安息日是為人而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
不只紙上作業
前一陣子,遇到我學生時代的輔導,她說:「我現在比較知道怎麼樣帶學生信主。以前雖也帶一些人,但好像是碰運氣…….」我聽得懂她的話。那是一種在摸索當中逐漸累積的寶貴經驗,逐漸摸熟的心神領會。
不斷的去做,思考、實踐,才能累積厚實的經驗。因此我們要集合所有同工的努力來建立成熟的事工模式,讓成熟事工模式像分店一樣不斷的開設,福音工作持續的開展,建立有基礎的鄉村教會。更有把握了,也才能訓練真正可以在鄉下開拓的同工。
而這種成熟的事工模式,不是到圖書館借十本宣教或教會增長的書,仔細研究,加上有系統的整理,最後用流暢的筆調,就可以寫出一本如何在鄉村建立教會的教戰手冊。而是需要一步一腳印的實踐。認真的裝備、研讀、收集資料,一定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只有真正去實踐,才能知道鄉民在民間信仰及社群結構底下,如何面對信仰的真實掙扎;福音工作者如何帶領他們,也在時間的歷練中知道神做事的原則。這和沒有經過實際選戰洗禮的政治人物,無法只靠過去選舉的資料,民調提供的訊息,主掌兵符,替別人輔選,是同樣道理。
從實踐中不斷修正
以前我寫過一篇文章談如何面對鄉下拜拜的現象。裡頭用宣教動機,社會功能,及信仰三個角度來探討。文中引用聖經,確定村民廟會當晚的宴席(俗稱吃拜拜)不是拜偶像的行為,比較是具有社會交誼功能。然後提出一個問題:「如果村民邀請,這個時候不去,聖誕節怎麼邀人來教會?」單單所謂邀人來教會,就有很大的學問了。都市教會當然也會有佈道會邀人的壓力,但是總有一些基本的弟兄姊妹,不致於太冷清。但是鄉村,特別又是開荒的教會,有時候邀一些人來教會,他們都說好,到時候沒有人出現,同工比聽眾多。曾經也提過,當初來到東石的時候,教會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影印機,社區當中也沒有,只有鄉公所有。後來教會買了一部,我們讓左鄰右舍知道,有需要歡迎他們來印。就有人來了,我們積極的邀請他們進來坐,順便聊聊,他們卻招手要我們出到門口與他們談。對有些鄉民而言,進到教會就像基督徒進到廟一樣,很不自在。有時候就必須用吃拜拜這種場合去與他們建立關係。這些年來,看待吃拜拜,雖然是為了宣教,不是為了肚腹,但真實的感覺到每次廟會邪靈的運行都比平常厲害,對這種邀請也就更小心保守。服事仍然是一連串的反省,修正,再出發。
結語
【生命】這部紀錄片的導演吳乙峰受訪時說,他在災區這麼久,不會是白費的,後來民眾把他當朋友,當自己人。而他們在面對攝影機的時候,不像在面對鏡頭,而是向一個認識他們的朋友訴說生命的故事。吳導演的攝影搭檔也說:「拍五年的感覺最後攝影機都像成了身上的胳臂」。實踐,讓他們有動力不斷克服困難前進,終至完成作品。
實踐除了一長串的過程,也隱約代表需要呈現結果。強調實踐,好像容易讓人誤解理論不重要。好的理論是精湛的研究結果。一丁點的理論可能就需要很長的時間去實踐。只是好的理論需要實踐,才能証明它的價值。
第一線的福音工作很重要,但不代表第二線就不重要。事實上福音工作有時也很難分什麼線。在前線打戰的和後方看守兵器的一樣重要。沒有後方支援,前線戰事將無以為繼。只是沒有戰場,就不需要後援,刀槍也算不得是兵器。
路必須被開出來,不然一切只是空中樓閣。實踐是檢視真理的必要途徑。鄉村的福音工作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