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福首頁
164期 >
2001年8月
鄉福事工芻議
       吳啟政

 

過去二十年,鄉福從滿州工作區到今天八個工作區,在台灣或海外都有不少人關心這【一個值得託付的團體】,所以一直有人在禱告,在建議,而鄉福本身也知道需要【一個成熟的事工模式】,也知道這個模式的內容包括甚麼。

鄉福已經試過不少建議,經過二十年,似乎事工尚未起飛。田尾聚會人數最多30人,麟洛和大村兩地多於20人,東石和滿州則少於20,芬園更少,有沒有突破的可能是不用問的,因在神凡事都能,但要問我們自己獻上多少?對於鄉福的傳道人,我有深深的敬意,也願意向他們坦白說出心中常想的一些建議。

一、鄉福需要一位專任總幹事

自第一任總幹事陳昌和牧師離開之後,這職份就由工作區的傳道人兼職擔任。工作區本身事工已夠沉重了,怎能再加上整個鄉福的「總幹事」?這職份應該如同教會的資深(senior)牧師,若沒有這職份,鄉福就像七八個姊妹教會,每月有傳道人的聚會,彼此代禱,互相扶持,但鄉福對外不是七八個教會,而是一整體。以前有魏德凱牧師做屬靈領袖和行政顧問,現在若是兼職總幹事,就傾向於集體領導,這種方式是一種有效的領導?或是過渡時期而已?若與工福做個比較,則可以立刻看出專任總幹事的好處。鄉福本身也希望有專任總幹事,只是工作區沒人接,不能放,仍然以工作區為重。

總幹事的職責可分對內與對外兩方面,對外當然代表鄉福,傳遞異象,所以三年一換或五年一換都不是好辦法。對內除了負責財務和人事(包括傳道人兒女教育問題)外,還有事工計劃。鄉福的異象是傳福音建立教會,但要傳甚麼福音?要怎樣傳?教會內分查經班或小組?怎樣作門徒訓練?過去二十年的經驗怎樣整理出來?怎樣回答祭祖?怎樣向人解說基督教的倫理觀念?怎樣訓練短宣隊?這些經驗包括成功的,也有失敗的。不僅對鄉福是一大幫助,也能吸引新同工,因為讓人看見一條可遵循的道路,不是一個人獨自從頭摸索,衝得頭破血流,還未必能摸索出一條路來。這樣的經驗累積也叫外面的教會和弟兄姊妹看見鄉福的果子,幫助整個台灣鄉村教會不要走冤枉路,不要重蹈覆轍,而能快快找到對的道路。

二、短宣隊需要訓練

短宣隊對於兒童事工是一大助力,對於成人就可能是阻力。有的人愛講成功神學,有的人希望速戰速決,而且每戰必勝才行,徒給鄉福跟進時增添麻煩。短宣隊應尊重傳道人,遇到沒有把握的問題不要隨便回答,尤其是對於地方傳統信仰要小心應付,不要輕易用「從魔鬼來的」回答鄉民。總幹事在各教會邀請短宣隊也可話說在先,要求教會先訓練。短宣隊能佈道,很好,能跟進,更好,也就是短宣隊員要與鄉民直接建立聯繫,大人要這樣做,小孩也可以,因此最理想的短宣隊是全家一齊來,小孩可以做兒童事工的助教,與鄉村的小孩建立關係,對鄉福和短宣隊都是一大助益。短宣隊不僅來傳福音,也如進了修道院一般,自己靈命更加得力,讓鄉福的傳道人成為短宣隊的牧者,他們就可能明年再回來,漸漸不再是短宣隊,而好像是回到「自己的教會」,讓鄉福成為他們的家,鄉福就不用再擔心誰來認領或怎樣做城鄉結盟了。

三、培養當地教會領袖

【Church Planting Movement】這本書的作者說:成功地建立教會有十個要素:(1)禱告(2)撒種(3)策略(4)聖經(5)牧者(6)聖徒領袖(7)小組(8)植堂異象(9)全心向外佈道(10)健全教會。聖徒領袖(Lay Leader)顯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項事工。如何栽培建立?要用門徒訓練。初信者可用十二課教材,比較成熟的信徒,可用一年以上的教材,而生活是從頭到尾每天都要訓練的。當老師的應先受訓,先做門徒,然後再去訓練人,雖然訓練造就是長期投資,但沒有他途可循。

四、建立團隊事奉

目前在各工作區都是一隊夫婦或一兩位女傳道,易使人「作工精疲力竭,且常一籌莫展。」尤其是鄉福各工作區都有其獨特性,有不同的對象,若能用團隊開荒,生活不致孤單,可彼此相助。「感到又疲憊又挫折,信心開始動搖,也懷疑起初的異象,神真的呼召我們(兩位女傳道)來做這個又大又難的工作嗎?」不只是鄉福遇到的事,卻是應盡力防備,在召募傳道同工時也說明甚麼是「成功」,甚麼是「委身」,先打好預防針。

五、預備走更遠的路

福音在台灣難以生根,除了原有民間宗教勢力雄厚,一般百姓對信仰不深入思索以外,福音未能在知識份子廣被接受也是一大原因。我們沒有好好去研究如何用原有的文化來傳福音,以致基督教被視為外來宗教,而佛教卻竊據正統的文化主流。我們不必如佛教,修改教義,放棄立場,去迎合人心,因為主說:「我是道路,真理,生命。」但我們也需要求神給百般智慧去傳講神的愛。

(作者為紐澤西立石教會傳道人,鄉福北美代表。限於篇幅,此篇為宣教學期末報告部份摘錄,未經作者過目。)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