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對面的雜貨店老闆的孩子,穿著背心滿頭大汗地幫忙家裡搬上搬下,壯碩的體格、靈活的身手,已是一個大人的模樣。想起剛認識他的時候,僅僅是國小三年級的孩子,今日已是大一的學生。同期進來的孩子,有的跟著爸爸從事水電的工作、有個已可以開著鐵牛跟著爸爸稻田裡插秧、收割,有個孩子進入一家空調公司做學徒,幾位上了大學。
在比例上,女孩繼續升學的機會比較大,男孩多數不愛讀書,好不容易撐到高中、高職畢業就進入勞動市場工作。這不是一件壞事,讀書的孩子未必比提早就業的孩子更知道自己的未來及應該努力的方向。
農業、工業仍需要新的人力投入,透過學習及經驗的累積,成為新一代的專家。但是在這些孩子的人生方向逐漸清晰及分歧之後,他們與教會的關係就越來越加的疏離,農忙、下工之後,看見一群年輕孩子聚集在陣頭的前院,有說有笑、時而喝著酒、時而打牌消遣,原本黝黑的腿和手冒出一個一個的圖騰。有了工作的經驗、收入,他們可以參與的活動就增加,說起來是消遣、育樂、紓壓,但都不太健康。
在路上看見,仍舊靦腆地喊一聲:怡如老師、北辰老師。閒話家常也都不排斥與迴避,但相信他們心中已經做了選擇。
雖然不知道年幼時做在他們身上的是不是依然有功效,也不知那些禱告、教導、分享、體驗是否還存留在他們心裡?但盼望在他們人生遇見困難、疑惑和需要的時候會想到主耶穌和鹿草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