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恆今年過完年開始到幼兒園上學,我們讓他就近就讀附近鹿草國小的附設幼稚園。有天回家,他告訴我:「媽媽,我今天跟老師說只有一個上帝。」我眼睛一亮,很好奇老師的反應,問他:「你的老師怎麼回答你?」他說:「老師就說…嗯。」
經過了一、兩個月來到了端午節的前夕,立恆回到家告訴我。媽媽:「老師說明天要拜酒。」拜酒?想想端午節可能有的習俗,大約了解他的理解,跟他說明風俗的意義,然後開始跟他演練可能有的程序,提醒他可以做及不要做的動作。說完之後,他回答我:「如果我不拜老師罵我怎麼辦?」我告訴他:「老師會尊重你的,媽媽也會跟老師溝通,你放心。」(隔天到學校了解情況,結果是孩子誤會了,老師只是解釋民間的風俗,只有包粽子沒有拜酒的體驗活動。)
我想起了其他工作區的同工曾經跟我分享,他的孩子有一陣子回到家自己在玩時,會玩拜拜的遊戲。他試著觀察了解,因為平時孩子並沒有接觸民間信仰的機會和場域,且和未信主的家人生活距離並不親近、接觸並不頻繁。理應不太會有影響。後來才發現,原來在國小裡下課時,同學都約她玩拜拜的辦家家酒的遊戲。
在鄉村服事孩子多了一些挑戰。
我們大人進到村民之中傳福音,住在當中是帶著已建立好的基礎與人接觸。我們的內裡對神有清楚的認識,有清晰的生死觀、宇宙觀、神觀…,面對信仰的衝突最多是經驗上、態度上、策略上的調整,而非轉換思想、觀念。但是對於正在陶塑生命與信仰基礎的孩子,在民間信仰文化的環境中成長,的確是不容易的挑戰。
當繞境的隊伍經過,鞭炮、鑼聲響起,他指著人群說,媽媽他們在做不好的事嗎?他們不認識上帝,他做的是不對的事是嗎?他的頭腦裡想起「金牛犢的故事」。現在他正在學習是非判斷,長大後他心中的尺是甚麼?他會不會因著友誼、因著世界的價值而轉向認同、羨慕?
我為他感恩,他可以從小認識主,聽聞福音真理。我也為他擔憂,他會不會學會了判斷卻失去了恩慈與憐憫。做媽媽的我需要更加謹慎、細心、用心。
我想起耶穌為門徒的禱告:「我已將你的道賜給他們。世界又恨他們;因為他們不屬世界,正如我不屬世界一樣。我不求你叫他們離開世界,只求你保守他們脫離那惡者(或譯:脫離罪惡)。他們不屬世界,正如我不屬世界一樣。求你用真理使他們成聖;你的道就是真理。你怎樣差我到世上,我也照樣差他們到世上。我為他們的緣故,自己分別為聖,叫他們也因真理成聖。」(約17: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