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福首頁
377期 >
2019年5月
鄉村事奉的挑戰
      丁文廷


十一個門徒往加利利去,到了耶穌約定的山上。 他們見了耶穌就拜他,然而還有人疑惑。 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 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馬太福音廿八16-20)大使命是每個耶穌基督門徒的使命,但是讀起來比做起來容易多了。因為充滿許多挑戰,等著我們去突破。


深入生活的民間信仰

偶像崇拜是人按照自己的方式尋找神。連以色列人都不例外,以色列人出埃及過程是很驚奇的,不知拍過幾部電影和卡通影片。這些親眼看過上帝的神蹟,也經歷上帝的餵養的以色列人,最後還是按照自己的心意,用黃金造出一隻金牛犢,還稱它是帶我們出埃及的神。這就難怪很多民族都會偶像崇拜,因為他們看見神才會覺得安心。

偶像崇拜的傳統在台灣鄉村是非常根深柢固,逢年過節,農曆七月,初一十五,這些日子一定會看到家家戶戶準備供品金紙,在門口在各廟宇虔誠的拜神,這不只是大人,小孩也都融入到文化裡。西螺的媽祖廟,連小朋友看見都習慣喊著太平媽,小孩從小耳濡目染,難怪基督信仰很難深入。每年大甲媽祖出巡都是數十萬人甚至達百萬人,可以知道我們的挑戰多大。

侍奉一年多,最常聽到大家說,教會在這裡很好,幫助社區很多需要的人。免費課輔、辦營會、關心需要的人,他們都有目共睹,可是對教會仍然存著戒心,害怕把他們拉進教會,因為教會的信仰跟他們的偶像崇拜完全不同。家長擔心孩子去教會,被帶去信耶穌,回來說不拜拜。所以偶像神明是很大的攔阻。


祖先是放不下的傳統

在都市很多人可以放下神明認識耶穌,因為他們沒有拜祖先束縛,可是在鄉村拜祖先是一種傳承。是孝道的行為。若是不拜神明別人會告訴你,不要鐵齒,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可是不拜祖先就是不孝的代表,會受到所有親戚朋友的攻擊和壓力。一位六十幾歲的姐妹,決定信耶穌不拜祖先,下場是被鄰居、親戚罵不孝和懶惰。為什麼鄉村會害怕這些親戚的壓力,因為鄉村是一種親戚群居的社會,彼此間存在一種家族的關係,若不拜祖先,等於要脫離整個家族,壓力很大。有一個慕道友,我們認識他一段時間,常去關心他,唱詩歌給他聽,煮東西給他吃。可是有一次去看他,他態度一百八十度轉變,不再接受我們的關懷,拒絕探訪,後來才知道他兒子叫他不要信耶穌,親戚的關係影響很大。所以在文化和傳統的雙重包袱,讓鄉下成為福音沙漠。


世界的價值是如此的真實

耶穌的眼光和世界的價值觀有很大的距離。馬太福音廿二章37至38節,耶穌說最重要的誡命:「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上帝。」這是每一個基督徒生命的重心,我們都知道生命中最重要的位置要留給上帝。可是在台灣社會有一句話「先顧肚子,再顧佛祖」,食衣住行比佛祖重要。這是很實際的事情,因為民以食為天,我們每天不管如何都要吃、喝,如果沒有收入日子要怎麼生活下去。

創世記記載雅各為什麼要求十個兒子下埃及,因為他知道埃及有糧食。雅各的家族中有七十個人需要吃,若不去買糧食,全家就要斷炊。

而「信耶穌就會飽嗎?」這是傳福音遇到很實際的問題,因為基督徒常說:「一切感謝上帝,只要我們先求上帝的國和義,一切的需要上帝會賜給我們。」可是這樣的經歷,對於一個不認識耶穌的人,簡直是天方夜譚。他們相信的是眼睛看見,身上所擁有的「瑪門」(財利)才是重點。


缺乏同工

開拓教會,從零開始。沒有資源、沒有會友。感謝主的帶領,鄉福有異象繼續開拓教會,而神也帶領僕人進入鄉村教會。教會的開始,鄉福已經預備硬體,缺乏的是軟體部分。教會是信徒聚集的地方,而教會開拓,沒有會友,如何會有同工。很希望神能夠預備有鄉村福音異象的弟兄姊妹,能夠福音移民,一起在鄉村的教會服事。

每個主日,早上準備愛宴、司會講道、接送長輩、製作投影片、週報,還要會後整理。整個過程,體驗校長兼工友的滋味。雖然辛苦,可是過程中可以享受事奉的喜樂和看見教會的成長。因為教會慢慢的穩定,才能有這些既定的工作。但是就如前面所說「教會」是基督徒團契的地方,也是不同肢體彼此服事永生神的家,我們更希望有同工能夠一起參與,使用恩賜造就教會。


結論

鄉村教會充滿挑戰,相信只要我們願意長期耕耘,絕對可以開花結果。鄉福早期的教會,都是歷經二三十年的過程,才有今日的教會的穩定。鄉村開拓教會是一種長期的抗戰。本身也在鄉村信主,深深知道在福音沙漠的鄉村,要領一個人到主的面前,非常困難。一般調查,一個人要信主,從認識耶穌到成熟要花三年半的時間。在鄉村的時間需要多長不得而知,可是相信只要願意委身在鄉村,撒種、澆灌,主必使這些福音種子生長起來。把一切都交給上帝,作好忠心僕人的責任。

=== 請告訴我們您對本文讀後的回應 ===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