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前(2017年12月)的在地觀點<曾經介紹過,芬園是臺灣米粉的故鄉,佔臺灣米粉總產量的八成以上。其實芬園著名的農特產品有所謂的「芬園三寶」,除了米粉之外,還有荔枝和鳳梨,此次在地觀點就特別介紹芬園的荔枝。
彰化縣栽種荔枝的總面積約有942公頃,其中芬園鄉就佔了434公頃之多,栽種的品種主要是傳統的黑葉荔枝和糯米荔枝,另外也有少量的玉荷包與桂味荔枝。荔枝只有一年一期,產期大約在端午前後,玉荷包較早,接續是黑葉、糯米,最後是桂味,所以每年收成的好壞對荔枝農至關重要。影響產量的主因之一就是天候,年初開花期的氣候過冷(如遇到寒流),成長期遇乾旱,或是收成前遇梅雨期的連續降雨,都會對產量與賣相造成直接影響。另外一個威脅收成的原因則是荔枝椿象的病蟲害問題,今年適逢暖冬,蟲害可能更加嚴重,造成荔枝樹無法順利開花結果。近年政府與民間已發展出更多元的防治方式,先是在三月荔枝椿象產卵的高峰期,鼓勵農民採集遭荔枝椿象產卵的樹葉由有關當局加以收購;再補助經費噴灑農藥;之後發放天敵「平腹小蜂」的卵卡懸掛在果園,待其孵化;今年還首度出動無人機空投「平腹小蜂」紙袋(每紙袋裝有小蜂數百至上千隻,紙袋掉落果園後小蜂可由紙袋洞口飛出),期盼能更有效地做好荔枝病蟲害的防治,以確保辛苦農民的收益。
過去荔枝的食用多是以新鮮品嚐為主,在2010年臺灣麵包師傅吳寶春以「米釀荔香(或稱荔枝玫瑰)麵包」贏得世界盃麵包大師賽的冠軍後,芬園出產的荔枝乾就成為「頂港有名聲,下港尚出名」的農產品。荔枝乾的做法由早期的日曬,演進到現在的溫室烘培,每五斤的荔枝鮮果才可烘培出約一斤的荔枝乾來。荔枝乾除可直接食用,具獨特香氣,口感更勝龍眼乾外,還可入菜料理,芬園當地的一些特色餐館即研發出荔枝炒米粉、荔枝雞湯、荔枝香腸、荔枝米糕、荔枝碗粿、荔枝鳳梨酥等荔枝相關美食產品。
芬園這地的荔枝農都深知荔枝的收成得看老天的臉色,對大自然心存敬畏。深盼他們因著教會的設立,有機會認識這位掌管大自然的造物主,領受耶穌基督的救恩,懂得敬畏獨一的真神才是真正的蒙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