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 路5:1-7
今年是福音傳到台灣150周年,我們欣見基督徒的比率從2.5%攀升至5%以上,同時神也打開了教會的宣教視野,走出島嶼,航向世界,甚至開展異文化的宣教,這是可喜的事;然而,像台灣這樣小小的島嶼,經過150年福音的洗禮,雖然鄉村的道路四面通達,都市的福音浪潮非常強勁,上千人的教會有六十幾間,波濤的推展,涵蓋範圍卻依然有限,至今福音無法遍傳台灣,是值得我們省思的。甚麼時候福音才有可能淹沒整個台灣?再過一個150年吧!?
福音遍傳
福音遍傳是大使命的精神所在,包括全地〈徒一8〉、萬民〈太二十八19〉。台灣鄉下是福音的死角,很容易在宣教的路上忽略了它。如果地球是圓的,那麼地極就在你的身後,在你的左鄰右舍。
美國宣教士魏德凱牧師於1971年,就看到鄉村福音的重要性。他說:「在台灣,惡者的營壘是在鄉村,若不直搗惡者巢穴,你所做的,會受很大的限制。」一位不會說台語的外國宣教士在當時竟然有這樣的看見和負擔,實屬不易。因此魏牧師成立鄉村福音隊,利用寒暑假及周末,帶著大學生下鄉逐家佈道,並協助鄉下的教會。1983年鄉村福音隊正式登記成立鄉村福音佈道團,並開始成立工作區,至今32年間,先後成立了15個工作區。當然鄉福並不是唯一向基層百姓傳福音的團體,經過漫長歲月,福音進展看似緩慢;但是今日台灣的鄉下,經過長期的耕耘,福音土質已漸鬆軟,莊稼已經熟了,我們應該求莊稼的主差派工人來收祂的莊稼,台灣基督徒人口突破10%的關鍵,將是在鄉村的福音工作。
把船開到水深之處
這是主的命令。一向被視為毫無所得之地,如今要捕滿網的魚。一個鄉約有兩萬多人口,分散在二十個村左右,因此一個會堂是不夠的,需要有幾個福音的據點,才可以涵蓋所有的村。如今鄉主要的據點都有教會,然而繼來者還是到同樣的據點,可能在同村、隔鄰開拓自己的教會,因為比較容易,條件比較好。讓我們把船開到水深之處,從大村進入小村,從容易進入艱困地方,因為這是有價值的行動。
撒網行動
是承繼保羅的宣教意志──「我立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被稱過的地方傳福音,免得建造在別人的根基上。」〈羅十五20〉撒網行動是鄉下福音遍傳的運動,為了使鄉下百姓人人有機會聽聞福音。透過以下的福音策略來達成。
1. 織網
a. 編織福音網──網目六公里,就是教會與教會距離至少六公里以上。
b. 廣植福音中心──在教會範圍外,偏僻的小村有學校的地方,廣設福音據點。教會就像瓶中的大石頭,福音中心則是石頭間隙的碎石。
2. 徵召得人魚夫
從台灣都市到鄉村最短的距離是從都市到美國再回到鄉村。目前鄉福的長宣同工幾乎是來自北美早期留學生,當初懷著夢想遠渡重洋,如今退休,回來還福音的債,如今這一批留學生他們的年紀也逐漸大了,誰來承擔這個使命?
我想該是輪到台灣本地的兄弟姐妹起來承擔的時候了。台灣的都市教會不正有許多這樣的資源?相信是神為鄉下福音遍傳所預備的。
a. 退休生活無虞的夫婦,被差派到一個福音中心,成為宣教士,將所有的恩賜被神使用。鄉村福音所以無以為繼,因為要維持一對傳道人的生活,確實不易。如果這些退休夫婦願為主所用,退休金足夠維持生活,50對夫婦就有50個福音中心的設立,福音遍傳指日可待。
b. 委身至少三年,你將親嚐福音的果實。
c. 道成肉身的生活,可能沒有從人來的喝采,沒有霓虹燈,連7-11都沒有,但是絕對有來自神的讚許。
3. 撒網
當福音據點遍滿台灣鄉下,委身的宣教士已預備妥當,福音的網撒下,將滿載而歸,鄉村必要翻轉,台灣也要整個翻轉。
連結
彼得需要同伴來幫忙,鄉村的福音更需要互相連結。
1. 與基層教會連結
編織成為一個完整的福音網。
2. 與都市教會連結
鄉村教會的資源來自都市對鄉村福音有異象和負擔的教會和弟兄姊妹,請加入鄉村撒網行動。
遍傳的時候到了!是的,主我願你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