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福首頁
262期 >
2009年10月
鄉村中最弱勢的一群
       陳文逸

 

 

去年九月二十八,東石教會舉辦野外禮拜,一時報名的人數相當踴躍,包了二部遊覽車。但因颱風改期,後來有些人不能參與。但很特別,有六位越南外籍新娘參加。她們連慕道都談不上。對教會也不熟,只因〔野外〕就報名。

野外禮拜

同樣是主日禮拜,一般主日就不容易邀請人進到教會。但野外禮拜顯然相對容易!一種是進來坐在教會,一種是坐遊覽車出去。或許鄉民在自我認定上,一是進到教會參加正式的崇拜,一是與教會的人一起出外郊遊。

一般而言,鄉村會友,不論交通或經濟能力都比較弱。雖然現今搭高鐵可以從從容容的台北-高雄,來回一日遊。但,交通的便捷對鄉村基層弱勢的人,其實沒有太多的影響。高鐵搭不起,也不知道怎麼搭?台北、花蓮仍然遙遠!

因為這樣,他們遷移的能力較弱,也沒有太多機會旅遊。只要可以離開漁塭、漁船、濃濃腥味及蚊蠅飛舞的牡蠣堆,既使是車水馬龍的都市,也頗有吸引力!只要有外出的機會都很難得,婦女大都會去洗個頭,好好整理儀容,引頸而望。只要搭上遊覽車就是休閒了!

對鄉村的外籍新娘更是!在基層社會,語言有限,資訊有限,沒有太多朋友,平時被限制在封閉的社群中。有機會參與〔俗擱大碗〕的旅遊,自然呼朋引伴。

外籍新娘

十多年前,台灣開始流行外籍新娘。特別在鄉村、基層,許多無法在本地找到相對條件配偶的男性,突然像發現新大陸一樣,可以花幾十萬新台幣到東南亞國家,解決令他們困擾的終身大事。在產業蕭條的鄉村突然興起一種行業,處處可見外籍新娘仲介的招牌。

這當然是一種市場供需行為,不管是勞力的需求,傳宗接代,或孤單、寂寞需要伴侶。只要透過仲介,透過人脈,就可以找到配偶。而那個國家的家庭也只要有幾十萬台幣,對方什麼家庭也摸不清楚,不管風險有多少,就願意(或值得)把自己或自己女兒的後半輩子付出。

這樣的交易熱絡到一個地步,驚動以美國為首的國際人權組織,特別還要實際安排雙方,進行一場詢問:男方是否愛女方?女方是否甘心嫁給男方?當然在各取所需的情形下,套招表演,肯定過關。人權組織也知道這只是盡諸般的義,頂多預防像人蛇等犯罪集團的買賣。真要以為這樣就可以確定彼此有深厚的感情基礎,也太天真了!

真實的三分之一

最近,從附近幾所鄉下小學實地的了解中,目前全校學生中有將近三分之一的外籍新娘孩子。如果再加單親、隔代教養,將逼近二分之一。

按照觀察,從2005年以來,台灣外籍新娘的高峰期已過,目前有舒緩現象。現在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如果他的母親是外籍,而他又是第一胎,母親最近也是七年前來到台灣。如果還有兄姊,那就更早嫁過來。但,外籍新娘孩子減少的趨勢,目前還沒有在就學的孩童比例上呈現出來。未來的二~三年應會慢慢出現。

舒緩的原因

雖有舒緩,但仍有一定的比例!舒緩,可能有幾個原因:

一、外籍新娘來台之初,不論適婚或超過了適婚年齡的男子,一下子突然管道大開,可以循這個簡單管道找到配偶。好像積蓄許久的能量突然有管道宣洩。在需求大量滿足後,即使再有,也變得緩慢。

二、有一部份外籍新娘覺得婚後的生活與當初的期待落差太大。特別是在自己國家中上以上的程度,卻嫁到台灣的弱勢家庭。結果產生適應困難,造成離家出走或逃回本國。這些現象多少也讓有些外籍女子面對如此未知的將來,更加的謹慎、怯步!

三、同樣,因著外籍配偶的適應及孩子教養問題。也讓本地家庭及社會了解到異國婚姻額外產生的問題。有些家庭雖然解決了一個問題,卻產生了更多的問題,因而躊躇!

隱性的一群

十多年來社會上對外籍新娘的關注是有增無減。許多社區成立外籍新娘關懷團體,教她們識字,融入文化,適應環境。學術界的探討也汗牛充棟,不斷希望喚起更多的注意。

目前在台灣的外籍新娘有五十多萬,有些不是弱勢。但在鄉下的大都生活在基層。她們嫁到鄉下的弱勢家庭,先生捕魚或從事基層工作。甚至有些是輕微殘障。而公公婆婆更沒有受過什麼教育,無法了解一個外籍女子,嫁到人生地不熟的台灣,該如何幫助她?

先生若愛她還好!沒有,幾乎沒有支持!家鄉在千里之遠,除了左鄰右舍的點頭之交。有的只好自力救濟,暗暗的找同是外籍的新娘訴苦。在封閉的社群,適度的外出或交朋友有時也不被允許。而弱勢家庭生活空間大都狹小,勞力密集,長期婆媳緊密生活的磨合,情緒及身心難免出問題。這是隱性的一群,是弱勢中的弱勢!

過重的負荷

最近因八八水災,去關心一些本地受災戶。有一個越南媽媽,年紀輕輕。小孩已經5年級了。先生前一陣子出海,卻意外落水死亡,留下她及二個孩子在這個半生不熟的國度。因婆婆常常看她不順眼,無理罵她。她就帶著孩子另外租屋。目前以剝牡蠣,按斤計酬為生。

教會想幫助她,起初她還客氣的說:「目前還可以。可以去幫更需要的人……」。後來,拗不過我們的好意才接受。她提到孩子有時不聽話,偶爾讓她生氣。我們鼓勵她讓孩子來教會參加課輔班及主日學。

回教會的途中,我在想這樣一位年輕的外籍媽媽:嫁到異國,舉目無親;先生意外過逝,而她年輕守寡;孩子的將來?自己的將來?留在這地?還是回到越南?一月,一年,但一生的擔子呢?或許人前還有一絲的笑容,但暗夜孤單時呢?年輕的生命,載著過重的負荷!

反省

再想到去年參加野外崇拜的幾位越南媽媽。看來她們是有福氣的,至少彼此有聯絡,相邀出遊。那次活動回來後,我們再邀她們到教會,每兩個星期一次越南媽媽聚會。進行幾次,後來出席人數漸漸少了。

每次思想鄉村的福音事工、策略。福音至終是這個群體最需要的。沒有福音,沒有十字架,人依然在滅亡的途中。但,愛心的層面,生活的關懷,依然重要。特別在基層群體!

寫到這裡,我覺得慚愧。因為說得多,做得少!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