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了一個有趣的夢,從年初到現在依然讓我記憶猶新。夢中我養了幾隻魚,不知怎麼的魚越來越多,有大有小,裝牠們的容器就顯得太小,我把牠們全倒出來,
接著開始找大一些的器皿,翻箱倒櫃拿出來的罐子都只能放進一兩條大魚,一直到有人說她有一個水族館用的魚缸……,就醒了。無法說清楚夢境的意義,卻讓我想起聖經中這則美麗的信心故事──寡婦借空器皿裝那源源不絕的油。於是在心中有了這樣的感動:“主啊,幫助你的教會預備好自己的生命承接你的恩典。”
在以利沙的時代曾經設立「先知學校」來訓練先知,造就門徒。以利亞昇天之後,由以利沙繼續教導這些門徒,用今天的名稱來講,當時的「先知學校」就如同今日的「神學院」。當時學校發生一件不幸的事,就是有一個先知的門徒死了,留下妻子和兩個兒子,債主前來討債,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先知門徒的妻子向以利沙求助。現在讓我們用交叉結構對應來看列王紀下四章1-7節對我們的意義。
A開始:婦人陳述面臨的困境。 (第1節)
B先知和婦人的對話:妳有什麼? (第2節)
C以利沙給了婦人詳細的指示… (第3~4節)
C’…婦人和兒子在家裡照著指示行。 (第5節)
B’母親和兒子的對話:還有器皿嗎?沒有。 (第6節)
A’結尾:先知陳述解決之道。 (第7節) |
|
頭尾兩節(1節和7節)由寡婦開始發言,結尾讓先知發言,然後看見「事情就照著先知所建議的成就了」,故事從悲慘轉變為圓滿。1節丈夫的「死」對應7節寡婦和兒子的「活」,是個出死入生的故事;另外,1節債主逼債的陰影,在7節以「還債」輕易化解,貧窮變富足;最後,1節還稱先知為「以利沙」,但是到了7節卻稱他為「神人」,主要是因為在5節的神蹟之後,婦人已經認識到先知真正能力的來源,是出於神。
2節和6節開始出現一問一答的對話──先知和寡婦,母親和兒子。先知問她說:「你家裡有什麼?」這個問題問得奇怪,一般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問:「你需要什麼?」當人在窮困的時候所想的就是「我需要什麼?」只會看見那沒有的,而看不到已經有的。寡婦回答先知說:「俾女家中除了一瓶油之外,沒有什麼。」感謝神她還看得見她家裡還有小小的一瓶油。當她的兒子說:「再沒有器皿了」的那一刻,油就止住了。從2節的「一瓶油」對應到6節的「沒有器皿」,他們經歷了神豐富供應的過程,當所有的瓶子都裝滿的那一刻,這位母親與兩個兒子的心也裝滿了安慰、感恩和讚美。當你會數算神已經為你作成的恩典、機會時,神蹟就要從這裡發生!耶穌曾說:「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馬太福音十三12a)我們若肯將手上所有的獻給主使用,就像奉上五個餅兩條魚的孩子,在主加上祝福之後就能夠餵飽五千人。
3-4節以利沙先知指示她儘量去借空器皿,然後和兒子一起將她僅有的油倒入。這兩件事看起來實在古怪,超出我們的想像之外,但是這可能是最可行的辦法,因為如果向鄰居借油,可能吃閉門羹,別人或許不願意借,但是借空罐子,大概沒有人會拒絕。以利沙特別吩咐借越多越好,然後回家把門關起來,和孩子一起倒油。這位寡婦沒有多問,5節的「去」和「關門」表現出她沒有猶豫不決,她去照著做了,她順服這個指示,用信心與上帝配合。這位寡婦對上帝充滿信心,這種信心反射在「神人」以利沙的身上,所以他說什麼,她就做什麼,這是信心得勝的關鍵。後半節兩個動作,兒子一直拿〔器皿〕來,她就一直倒〔油〕,他們以「倒油」這個信心的行動領會上帝是眷顧孤兒寡婦、活生生的上帝。這許多的空器皿就像是我們的生命,順服且用信心與上帝配合預備空器皿的人有福了,當我們自我中心越小就有越大的空處留給神,神祝福的油會為我們湧流不息。「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林後九8)
到底是誰讓這小瓶油變成一瓶又一瓶?當然是以利沙和寡婦所信靠的上帝,但是「上帝」很明顯不曾出現在任何一節經文裡,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也常是如此,神好像隱藏,祂好像全然靜默的時候,卻透過敬畏順服祂的兒女發揮最大的影響力。
在芝加哥的密西根湖邊,有位好奇的旅客欣賞著某位釣客釣魚,一段時間的觀察後,發現那位仁兄總是在釣上來的魚中,只選抓特定大小的魚進漁網,讓他大惑不解,就上去問個究竟,小魚放回湖裡我可以理解,但你為何將大魚也放進去呢?釣客回答,因為我的鍋子就這麼大。
「你要大大張口,我就給你充滿。」(詩篇八十一10)你的屬靈鍋子有多大呢?神樂意將各樣美好的事加給我們,瞎眼看見、瘸腿行走、貧窮變富足。只要將我們僅有的交在神手中,神必能將它變成大大的祝福,我帶著這樣的期待預見台灣鄉村的復興。你預備好了嗎,你是否願意擴張屬靈的帳幕,照神的原則行事,成為神可以澆灌的器皿呢?「主啊,使用我,我願意擴大屬靈的鍋子,裝滿大大小小的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