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東石發生一件事,讓原本平靜的漁村頓時沸沸騰騰。各大報都有報導!
一位二十三歲外嫁嘉義市的年輕婦女,因和先生感情不睦,加上婆媳問題,一年多前已回東石娘家居住。幾天前,婆婆懷疑媳婦拿走金飾(娘家說沒這回事),於是一行七人開著二部車,從嘉義市到東石海邊。
根據描述,婆婆一下車就抓住媳婦的頭髮往下壓,再以腳踢她的胸部、頭部,頗有黑社會討債的架勢。而這位年輕婦人的先生則在一旁觀看,最後年輕婦人肋骨斷了二根,頭皮有幾處撕裂傷。旁人很快將婆媳兩人拉開,並報警處理。警方接著把這位凶悍的婆婆帶回警局處理。
事件很快在村內傳開。這位年輕婦女的親友及更多不相干的村民群情憤慨,紛紛聚集警察局門口要求討回公道。人潮主動聚集,老少都有,而婦女居多。傍晚六時,已聚集近三百多人,許多人沒有回去煮晚餐,包圍東石分局達五個小時。在昏暗天色的漁村,就連總統選候人造訪,都沒有這種場面。
事件不斷的發酵,加上村民懷疑警方是否秉公處理?幾天之內共包圍警局三次,導至分局長戲劇性的調走。警方發現不對,隔天又強勢調回。
我到東石十多年,第一次碰到村民大規模的包圍警察局。包圍警局和包圍民宅、郵局、農會、學校不一樣。警察局代表公權力,包圍警察局就是直接挑戰執法的公權力。對這些單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整天為生活忙碌的基層漁村百姓,萬一失控要有付上嚴重代價的心理準備。而暴力的婆婆,姑息的先生,一行七人侵門踏戶的作為,引起村民的公憤,成了這次群眾聚集的導火線。
當然在群眾聚集中,藉機起鬨或人為的操縱並非完全沒有,但多數確是路見不平,情義相挺。四月五日的聯合報報導村民說:「如果是在婆家打人,就算把媳婦打死,我們摸摸鼻子也認了,現在『侵門踏戶』從嘉義市跑到東石打人,太看不起我們東石媳婦!」同一個村莊,同一地域,生命某種程度的聯結,有人被外人欺負了,就一同出聲。這種願意付出代價的相挺,根源於地域性的認同。
進到未得之地的福音工作者,需要領會這種認同的重要,並取得地區的認同。大部份的基層群體是先接納一個人,再接納他的主張。被群體認同了,就成為這個群體的一部份。然後行事為人、理念,就會被這個群體所注意,甚至漸漸被接納。傳道者如果不被認同,福音工作不可能展開!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一個社會群體,會發現有許多種類的〔認同〕同時存在,也影響或維持這個群體的運作。有些認同有重壘,有些不相干。但這些認同隱隱約約構成整個社群的經緯。
在知識份子中比較以理念或事物的價值為認同的取向。只要是對的事,有人登高一呼,就會有響應;在基層的群體比較以個人關係為認同取向。大家見面三分情,有關係很多事情就好處理。
一般而言,最原始的認同是家族認同。這種起於血源,是人類社會最原始,最核心,最穩固的認同。一個人失去血源的認同,一定有重大的原因,也將失去一群最堅定的支持。再來是族群的認同,也就是本省、外省,或閩南、客家等族群的認同。這種認同比較鬆散,也會被刻意壓抑,但選舉的時候容易看出它的存在。
在一個小的區域就會有區域性的認同。這次東石村民包圍警局就是典型的例子。在區域性的認同中又會有地方政治派系的認同。不同的信仰也會有不同的認同。
要被認同,最好的方法是先認同別人。但,血源先天己定,我們很難和一個不相關的人取得家族認同;而影響族群認同的出生背景也不是操之在我們;以利益為凝聚的地方政治派系也不宜沾鍋,取得一邊認同,也等同與另一邊劃清界線;而傳道者,宣教為其使命,更不能為了信仰認同而把核心的福音內容與一般民間信仰妥協。
雖然如此,走向〔認同〕的路不只沒有阻塞,還依然寬廣。主耶穌從高天的寶座成為人的樣式,生活在當時的加利利,道成肉身是主耶穌取得認同的方式。留一樣的辮子,穿一樣的衣服,講一樣的語言,可以爭取認同。但,最重要的是真正喜愛百姓,居住在當中認同他們。如此也必被認同為社群中的一份子。傳道人開口耶穌,閉口也耶穌,卻不認同百姓,福音和百姓只有更加疏離。
有太多如雲彩的見證人圍繞著我們。早期的宣教士,他們用生命澆灌所服事的土地人民,贏得尊敬,最後得到完全的認同,結出美好的果子,完成他們的使命。
另外,這次包圍事件,村民消息的傳播與聯絡管道,也值得觀察。
過去廟會、全村性的消息,甚至小販賣東西,都會透過全村的廣播系統,這個系統就設在廟口。而這次沒有用全村的廣播號召群眾,免得被扣上非法動員集會。基層百姓也沒有E-mail,只是口語相傳,一個告訴一個。
口語相傳是一種最原始的傳播管道,只有在緊密的社群結構間才會產生效率。村民的緊密不只是居住及生活空間的距離,心靈也緊密的聯結。
知識份子、中產階級期待有更多私人生活領域。當私人生活空間擴大,就會壓縮公共事務的領域。雖然住在同一幢大廈,空間距離近,彼此交集少,缺少生命的聯結,口語相傳也傳不了多遠,更產生不了效率。
基層百姓在緊密的社群結構中,私人的生活領域被壓縮的很小,公共事務的空間就相對變大。一個人可以隨時進別人的家,而不覺得突兀。大家守望相助,有事相挺,一件婆婆打媳婦的事就可以迅速動員變成全村包圍警局的事。村子發生什麼不尋常的事,很快就會傳遍全村。
基層的傳道者應該更多認識這種人際關係建構起來無形又緊密的社群結構。這種結構具有原始又超乎想像的效率去傳遞訊息。幾年前,當我們有雙胞胎變成五個孩子時,全村很快都知道了。半年前,接我媽媽到東石化療。一個活動能力有限,除了洗頭,很少涉足公共場所的病人。竟然村子很多我不認識的人也知道我媽來住在東石養病。
村民生活在社群當中,言行舉止支撐了整個社群的運作。反過來,也從整個社群得到所需要的支持。在民間信仰捆綁下的村民,緊密的社群結構帶來的壓力的確會攔阻村民進到教會。認識它的存在和結構,可以找到方法慢慢的鬆動它。反過來,如果復興臨到,這種結構也容易助長群體歸主。復興還沒有臨到前,傳道者的勞苦依然不會徒然,任何生命見證,任何愛心的作為,這種社群結構仍然提供免費服務,忠心的替傳道者說話,且一直累積見證的能量。
包圍警局,隨著檢調單位接手調查而漸漸降溫。當然警局公不公正,有沒有偏袒對方,可以調查。群眾理不理性,都可以分析。此事,相信大家都學到功課。
而我們在意的是基層社會運作的特性。在意,不是為了看熱鬧,而是為了福音工作。
對福音工作者而言,被社區認同是必須的。認同不必然要去包圍警局,但真心愛他們,真誠生活在當中,成為社區的幫助,必然會取得認同。
緊密的社群結構,目前雖然成為福音的攔阻,不必然是永遠的攔阻。有一天會反過來成為福音的助力!
我們積極的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