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福首頁
192期 >
2003年12月
再談基層人士的一些特質(二)
       陳文逸

 

從沒有參加過教會任何聚會的阿田,帶著父親罹患癌症的消息來到教會,無助的說著病情。最後他說:「怎麼受洗,幫我安排!」。我們楞了一下,誰要受洗?阿田的父親是我們教會的李弟兄,己經信主受洗十年。後來才知是阿田自己想受洗。

李弟兄是村子中極少數的基督徒,家就緊鄰著村子的大廟,每次到他家時,總會看到些許的人群坐在廟口悠閒的聊天,還有大香爐散發出來的餘煙繚繞。上個星期在台南住院開刀前夕,一向不習慣麻煩別人的李弟兄,還特別交待阿田打電話給我,希望我到台南的醫院,說有重要的事要交待。李弟兄大概意識到自己的病情不單純,已經消瘦且泛黃的臉頰勉強的擠出幾句話:「明後天是村子大拜拜,廟口一定擠滿了人潮及擺滿祭物的供桌。萬一手術沒有成功,必須馬上送回家。家裡一定進不去,可不可以先到教會。」 除了擔心真的進不了家門之外,村民生活在一個緊密的社群結構,李弟兄更想避免的大概是,不讓自己的狼狽就這樣暴露在廣大的“善男信女”間,免得村民又私下議論紛紛,怎麼信耶穌信到生這種病。他想為全能的上帝留點面子。

李弟兄常會提到他信主的遠因。阿田小時候得了一種怪病,鄉村醫療體系不好,他們遍尋,卻不得醫治,花盡了一切所有,甚至把幾甲地辛苦賺來的漁塭為了醫治兒子就這樣賣掉了。後來不知怎的,經人介紹到了屏東基督教醫院。三十多年前的交通從嘉義海邊到屏東是有相當的距離。當時屏基許多宣教士全力相助,不用保証金,開刀並幫忙捐血,救回了阿田一命。救命的恩情,成為福音的種子就這樣落在心裡。直到十多年前看到福音單張,主動來找教會信主。

李弟兄後來以養蚵為業,長期與海搏鬥。因著每天相差一個小時的潮汐變化,起床及出海的時間必須跟著潮汐變化,每天也相差一個小時。沒有什麼固定的休假日,常常為了生計,聚會也不容易穩定。多年前有次和太太出海養蚵,李太太被雷擊倒,身體嚴重受傷,頭髮燒焦冒煙,緊急送往林口長庚醫院。醫生說,如果好起來,也是植物人。經當時教會發動全面代禱,漸漸的奇蹟式好轉。目前李太太已六十多歲,還依然健壯出海養蚵。當時村民指指點點,議論紛紛,就是因為李弟兄悖祖叛教,太太才會被雷打到,算是老天的懲罰。我們的弟兄知道是因為大家的禱告,太太的身體才會得著醫治。

鄉下人一生努力,倒不是為自己的享受,常常是為了子女。李弟兄費了大半生的力量蓋了兩幢堅固的房子給兒子住,兩老卻在蓋好的房子邊邊搭了一個小小的鐵皮屋,在裡面飲食起居。

最近幾個月來,李弟兄一直食慾不好,最近更覺得無法吞嚥固體的東西。家人常向我們反應,已經排好的醫院檢查他總是不去。阿田說:「我父親活到這把年紀,一些年輕時期一起喝酒的朋友也漸漸沒有來往,愈來愈少到村子和別人聊天。現在最信任的就是教會的人,有時候我們勸他這個、那個,他不一定聽,但教會的弟兄姊妹相勸,他通常會聽。看到你們這十年來,這樣關心我家庭……..」。

檢查的結果是食道惡性腫瘤。父親信主十多年,自己從沒踏進教會的阿田來教會商討如何面對,並尋求幫助,後來令人訝異的說:「怎麼受洗,幫我安排!」。我趕緊說:「聽到這樣的消息實在令人高興,不過可以先來參加聚會,也可以一起讀聖經,先了解信仰的內容,再來談受洗的事。」

現在每個星期三的晚上,相約一起讀聖經。

從李弟兄家庭信仰上緩慢的轉變,有幾點觀察提出來分享,盼對基層人士的信主過程,可以集思廣益。


一、堅硬的社群結構帶來的攔阻

李太太被雷打到後,全村都說是李弟兄信耶穌才發生這種事。一個人要從傳統的環境成為基督徒,一定會有這種壓力。自主性愈低就愈沒有免疫力來抗拒。有時自己也會過度放大這種壓力,變得更裹足不前。教會儘可能提供更多情感的供應,讓對信仰有興趣的鄉民,有足夠的支持勝過原來群體來的壓力。


二、真實且長期的見証

社群結構雖然堅硬,總有突破時候。阿田其實有一段類似浪子的生活。他交遊廣闊,曾說:「如果成為基督徒,不知道過去朋友怎麼看他」。十年了,他看到教會在許多事情對他家庭的幫助,他一定感受到比廟宇更真的信仰,一些比村民還要真的人,因此想要加入教會。突破堅硬的社群結構不容易,但是這種長期愛心的堅持不斷在累積突破的能量。或許我們還是覺得太慢了,那麼久才等到一個還不是可以馬上受洗的〔受洗〕。權能事奉快多了。十字架的功課恐怕是更底層的功夫,沒有十字架一定沒有權能。


三、鄉民關心切身的需要

不管在什麼樣的文化,對一般的人而言,現實生活的需要總是比遙遠的終極關懷(得救、天堂、永恆)還要真實。例如留下多少產業給子女,比積財寶在天更實際多了。現實生活中的需要得到幫助,比將來的得救盼望更具體多了。還有,在基層的生活文化中,大部份的鄉民教育程度較低,經濟能力也較低,需要比中產階級用更多的力氣及時間在工作上才能勉強在生活上過得去。而完成每天的工作後,存留的力氣只夠休息。有時連休息的時間都不夠,實在沒有太多條件,投入教會的服事或聚會。這是鄉村開拓型的教會先天性的限制。傳道同工除了教導真理,多為基層信主的兄姊禱告外,讓他們真實的經歷神,知道從神得力,穩定守住聚會。而在這個之前,能做的就是把期待降低一些, 並多擔待事工。


四、需要有真實生命的改變

阿田是對教會有好感,但是對教會所需要的委身的信仰生活不清楚。鄉下教會開拓初期,鄉民除了對教會存有原先刻板的印象,若要更清楚的認識教會信仰的內含,除了教會所舉辦的一些社區活動,更重要的管道就是透過初信基層基督徒在社區中生命的見證表現出來。也就是,如果村民看到一個受洗的基督徒,經常去打麻將,出入聲色場所。村民慢慢就會認為基督 徒原來就是這樣子。當然信就可以受洗。但在考量鄉村初期教會開拓過程中,需要有好的生命見證品質,才能影響吸引人進到教會。因此受洗的門檻需要比一般的教會再高一些。


【後記: 請參閱鄉福簡訊172期「基層人士的一些特質 (一)」】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