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福首頁
403期 >
2021年7月
線上聚會 vs. 實體崇拜
      陳文逸


前一陣子,東石一家7-11超商的店員確診冠狀病毒。教會的Line群組很快有反應。

        A:「各位弟兄姊妹7-11有確診,不要去」

        B:「這個應該是假消息」

        A:「他們已經在消毒」

        B:「只是例行消毒而已」

        A:「剛剛我老公從廟口聽到在廣播」

        不久,B:「很抱歎,今天那個確診是真的」

        然後許多PO文,此起彼落,一陣騷動!

過去一年多,疫情在世界各地肆虐。台灣還好,特別我們在漁村的教會照常聚會、生活。五月中以後,疫情升高,全國三級警戒。過去,地方政府沒在管教會,現在公文頻頻,語氣堅定:教會和宮廟不能聚會,也不能讓人進入。然後教會核心同工要討論:主日直播的服事同工,算不算是人?內人,還是外人?


不能聚會

舊約律法,不守安息日是要命的!教會不是建築物,而是一群人聚集敬拜神。基督徒穩定的主日聚會一直是信仰的重要指標之一。沒有穩定的主日聚會,等同信仰還不堅定。

人命關天,防疫重要,不能聚會就不能聚會。國內外有很多教會已經線上崇拜很久了。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敬拜也不在乎地點、型式,而是心靈、誠實。這就夠了,改成線上聚會,不再需要深奧的神學探討了。

不過,教會有幾位平常穩定參加主日崇拜的年長者,不是人人都有手機。有手機的,卻不都是智慧型。有智慧型手機的,卻不都有Line。有Line的,只用最基本的功能,不太知道如何從連結(Link)看直播。年紀愈大,對科技產品愈陌生。線上崇拜除了要靠科技產品,還多了挫折感。


一再叮嚀

第一次線上直播前,一再的提醒弟兄姊妹:要提早預備心,專注的聚會。線上崇拜,因為都在家裡,預判會出現各種突然的干擾:假性的尿急、口渴;因無法專注,而合理化許多非急迫的事,東摸摸,西碰碰;因不夠渴慕,按捺不住隨手回應社群媒體的訊息;或者還不清楚什麼是敬拜的會友,把線上崇拜綜藝化,穿著清涼,照鏡子,啃瓜子,桌上幾個螢幕轉來轉去,尋求更有笑點的講道或節目。缺少群體及正式聚會文化的制約,崇拜可以很有彈性,或者隨心所欲,甚至任意而為!

疫情解封的日期,一延再延。病毒也不斷的變種,從英國變種病毒株,然後南非變種,再來巴西,現在是聞之色變的印度變種。有人說,現代人最需要培養的能力就是適應力!病毒求生存的適應力,超出專家的想像。


便利與代價

疫情一定會有趨緩的一天,教會必然恢復實體聚會。從線上恢復到實體,還要再適應一次。我推測:線上聚會既然已經「上市了」,就不容易下市。到時候會雙軌進行,以實體崇拜為主,又提供線上聚會。

線上聚會有它迷人的便利性:居家崇拜,節省往返交通的時間,簡單又有彈性;讓當天有事或不方便到教會的人可以透過線上聚會;或許對福音朋友,這種較低門檻的方式比踏進教會要容易多了;多一種選擇總比沒有選擇還好,而且實體加線上聚會的總人數,一定比較多。

便利、彈性,加上有選擇,這種超強組合難以抵擋。教會事工的考慮漸漸就往這方面傾斜。我們選擇便利和效率,以為可以省下更多的時間,且自由自在的敬拜。不過,如果有人可以到教會,因為方便,而待在家裡崇拜,他失去了什麼?如果福音朋友選擇門檻較低的線上聚會,那如何幫助他們建立真正的敬拜?我們好像是有創意的商人,乘著科技的浪頭,提供便利多元的商品。卻忽略這種傾斜可能慢慢失去某些重要成份,及長期帶來的負面影響。

「代價」遠遠不是「便利」的對手,且無法同時放在同一商品架上。「便利」深受這個世界青睞,「代價」卻不值得一瞥。


肢體互動與真實的團契

實體聚會除了是教會傳統習慣的方式,人和人面對面的互動,有很多明顯且無法量化的好處。肢體語言也是訊息傳遞的重要工具,很多重要的溝通親自碰面會有更好的效果。一個問候,簡單的寒暄,甚至就只彼此可以意會的溫暖眼神,就有力量。更不要說彼此代禱,實際的扶持和幫助。

五月初,七大工業國在倫敦有三天會議。記者報導在會議外,各國元首彼此輕鬆互動的氣氛中,法國總統馬克宏突然在行進間,一面和美國總統拜登交談,一面把手搭到他的背及腰部。大國元首,在世界性的重要舞台,無不使出渾身解數展現社交能力,建立友誼。記者還特別描寫,馬克宏這個動作馬上把英國首相強森比下去了。肢體動作,一舉手,一投足,勝過千言萬語。

天下雜誌出版「每一天的街頭冒險」一書的作者綺歐‧史塔克(Kio Stark)鼓勵要和陌生人多互動。既使擦肩而過的陌生人都值得寒暄、交談。因為這有許多社會正面的意義。她提到有一次在紐約街頭,站在路邊的排水孔上等綠燈。她身邊站了一位老年人,說:「別站在那裡,你可能會消失」。然後,她向後退一步,回到人行道上。這位老人再對她微笑:「很好,你永遠不知道,說不定我一轉身,你就不見了」。她說這帶著善意,也接近咒詛的奇怪提醒,讓她感覺美好:「我覺得我的存在被人注意到了」。如果這樣都可以感覺美好,那就更不用說,在教會彼此真實的團契了!


結語

專家說:病毒無法完全被消滅,人只能學習與之共處。世界已經不一樣,也無法完全回去了。也很難想像歐美國家的學校,校園已經將近一年半空空蕩蕩。

不知道那天,教會又從實體再改回線上聚會。或者線上為主,實體聚會為輔。

「便利」一直有它的市場,「代價」總令人再三猶豫。人選擇便利,但上帝看重人願意付出的心。十字架雖令世人討厭,卻依然是基督徒信仰的記號。人如果要跟隨主,就要天天背起十字架。沒有代價,就沒有榮耀!

去年聖誕節,我寄出50多封的卡片,寫到手酸。收到的朋友,都說:「感動」!

雖然電子賀卡方便,但相信上帝更喜歡收到實體的!

=== 請告訴我們您對本文讀後的回應 ===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