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福首頁
401期 >
2021年5月
基督徒認知和經歷的差距
      陳文逸


最近重讀三十年前讀過的一本薄薄的書。這本書是陶恕寫的<渴慕神>。

書中一直圍繞一個問題:如果神那麼真實!為何基督徒對神的認識及經歷這麼少?為什麼基督徒對上帝的認識並沒有比非基督徒高明多少?這有點像:我們高舉家庭的價值,卻不喜歡回家;銷售員極力推銷自己的汽車多好多好,卻說不出好在那裡!我們歌頌的事物,卻對它所知有限。很明顯的這當中存在﹝認知和經歷﹞的差距。


模糊、分裂的認知

基督徒需要認真、誠實的面對這種落差!是上帝沒有那麼真實?還是基督徒容讓這種膚淺、模糊、分裂的認知差距繼續下去!

信仰的進深,有一定的過程,需要對上帝有實際的經歷。概念上的認知無法直接轉成堅定的信念。聽到上帝又真又活,一下子無法馬上堅信上帝又真又活。信念像是巧克力糖,一層一層澆上去。像千層派,一片一片壘上去。從概念到信念,要有經驗及事實的堆疊。

陶恕在書中對當時的教會毫不客氣的指出:「現在流行的基督教,對於神的同在,不過知道它的理論…只在地位上來到上帝面前,從沒有說到可以實際經驗到與神同在的事實……。這一代的基督徒,就這樣用這不完整的說法來量度自己。自足的心,代替了火熱的情緒。我們停留在稱義的地步,就覺得滿足,不注意到缺少個人靈性生活的經驗。」(渴慕神,頁25-26)。


屬靈的真實

從事科學實證理論的人都知道:一個現象不等於事實。單一事實也還無法成為一個理論。理論需要有足夠數量的事實支撐。信仰也是,一個概念或純邏輯的推論,很難成為一個清澈的信念。主耶穌復活後,聽到傳聞的門徒沒有一個相信,直到他們真實的看見、摸到。真實的經歷讓他們的信仰活過來。

主耶穌不會騙人!他對尼哥底母說:「你看不見風,但聽見風聲,就知道有風。聖靈也是如此」;祂對井邊取水的婦人說:「你喝了這水,還會再渴,但喝了我賜的活水,就永遠不會再渴」;光天化日下,祂宣告:「我是世界的光,凡跟從我的人,就不在黑暗中。」

今天的教會比較少談重生的真理!重生對基督徒是一重要的經歷。有重生的生命就會知道:有一種不同於舊我的生命,從神而來,在裡面滋長。屬靈的器官,屬靈的認知,對屬靈世界的了解,都從這裡開始。


碰碰運氣就好!

陶恕一直強調屬靈世界的真實性。他納悶:「有一種錯誤思想,喜歡把屬靈的事物和實體的東西對比,然而實際上這種對比並不存在。其他事物都可以作對比,例如:實有與空想,屬靈與屬物質,暫時的和永遠的。但屬靈的與實有的,永不能成為對比,因為屬靈的本來就是實有的。」(頁44)

因為屬靈的世界是實有的,且真實的運作的,基督徒一定能經歷得到。也因為經歷得到,才會吸引人付上代價的尋求。這尋求是不會落空的,多少渴慕就有多少充滿!

如果基督徒只滿足於概念上的認知,是個模糊不清,虛虛實實,可有可無的屬靈世界。這種認知不會催促我們有一種內在真實的渴慕。既使追求也不期待有什麼結果,碰碰運氣就好!這種沒有經歷的經歷,就會說服我們:上帝就是這樣,信仰就是如此,我都知道了!這樣的基督徒想都想不到,這種對上帝淺薄的認知不只無法帶來力量,至終都保不住。它在各樣的挑戰中被侵蝕、稀釋,最後隨風消散。當屬靈不再真實,理性主義和人本主義像畸型的私生兒般的在基督教中找到舒適的溫床滋長!


理性與信心

我們不需要排斥理性,但要了解它是有限制的。理性是上帝所賜,是好的工具,有重要功能。但把理性絕對化,就過頭了,成為一種意識形態,扼殺屬靈的生命。一個人生命中或許90%的事都需要理性去分辨、處理。失去理性,一定混亂。屬靈的世界因看不見,也不能憑空想像,毫無彊界的延伸,並高舉個人經歷。理性可以協助屬靈經歷在聖經啟示的正確軌道上奔馳。

但是,屬靈世界的運作不是理性可以完全理解。信心和屬靈絕對是超越理性,單靠理性無法認識神。而信心和理性,並不衝突,只是需要擺在正確的位置。今天教會的問題是過度理性,而不是過度屬靈!


屬靈障礙的原因

再回到起初的問題,為什麼基督徒的經歷那麼少?陶恕認為:基督徒的靈眼被遮蔽,屬靈的器官沒有開啟,屬靈的感受性沒有被發展。而最根本的原因是人心中的﹝帕子﹞。這個帕子就是﹝己﹞,而它並沒那麼容易對付。陶恕說:「這個﹝己﹞可以在祭壇上生長,它會眼睜睜地看著神的羔羊流血致死,而一點都不受感動;它會為更正教的信仰而奮鬥,會大聲宣揚靠恩典得救的道理,同時因工作而心志增強。總而言之,它接受正統神學的培養,它對聖經的討論比起閒雜的談話要高明得多。甚至我們對於神的渴慕,會為它造成一個頂好的環境,讓它蔓延和生長。」(頁34)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馬太5:3)。﹝己﹞卻讓我們無法清心,而看不見神!


對教會的影響

一個教友若認為自己所信的是偉大的神,卻沒有經歷,那到底會是怎樣呢?他們有時熱心服事,卻是要贏得別人的注意;偶爾奉獻,卻要知道教會如何使用;知道要參加主日聚會,但不知什麼是敬拜;主禱文背得大聲,私下卻沒有禱告的生活;樂於高談奧古斯汀、亞里士多德…更甚於聖經;或許知道千年的教會歷史,但不知道什麼是﹝住在基督裡﹞;談到野外禮拜,眉飛色舞,一提到禱告會,興趣缺缺;談到理財投資就神采奕奕,想到讀經、禱告,就哈欠連連;隨心所欲,不接受﹝順服﹞的教導;他們有知識,卻沒有生命;寬以待已,嚴以對人。

這種落差繼續下去,基督徒的信仰一定是僵硬且形式化,教會的問題叢生,屬靈的生命將枯竭而死。


繼續說話的神

多年前,我讀到撒母記三章第一節:「當那些日子,耶和華的言語稀少,不常有默示」,然後撒母耳被興起,最後一節:「耶和華又在示羅顯現;因為耶和華將自己的話默示撒母耳」。神的話那麼鮮活的告訴我,當人心遠離,沒有人尋求神時,祂黯然的把自己隱藏起來。但當有器皿願聽祂的聲音、被祂所用(也不過就撒母耳一個人),神依然樂意在歷史的舞台上向祂的百姓顯現。。


神是活的!且迫不及待要向祂的百姓說話。祂是經歷得到的上帝!

=== 請告訴我們您對本文讀後的回應 ===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