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認識兩位孩子,因家庭的緣故,兩姊妹出現截然不同的依附類型,姊姊曾目睹媽媽因情緒失控,在她眼前自殺,長期的被錯待,個性顯得冷漠、負向、對外界的關心與關懷表現排拒。妹妹卻不相同,么女撒嬌、依賴特別明顯,對第一次見面的我,竟表示無比熱切的喜愛,甚至說愛我。
曾來教會的兩位孩子,是兄妹,哥哥常常挨打、受處罰,因為長期的被否定,自我形象極度低落,從不期待被肯定、認同,甚至當老師讚美他時,竟不知道該怎麼回應,驀然離開。妹妹的靈巧,讓她免受許多責罰,但阿諛得著好處使她不再真實、單純。
在鄉村,智能的培育或許與都市有大幅度的差距,但我們看見,更大的差距來自不健康的親子關係、不健全的家庭功能,造就了孩子與中高階層的家庭所養育的孩子,有截然不同的性格與人生態度。
教會能做甚麼?
在互動中鼓勵他們,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受造美好。在錯誤發生時,用堅定的態度指正他們走回正路。在日常裡讓他們感到滿滿的愛,填飽他們的肚子、安慰他們的心靈。
但這些只在短短的一兩個小時能做,當他們離開教會、離開課輔班、離開營隊、離開兒童主日學、他們再次走進屬於他們破碎的世界……。
教會能做甚麼?
為他們禱告,求主的憐憫臨到他們。願微小的光成為他們黑暗裡的盼望。
「求你顯出你奇妙的慈愛來;你是那用右手拯救投靠你的脫離起來攻擊他們的人。求你保護我,如同保護眼中的瞳人;將我隱藏在你翅膀的蔭下,使我脫離那欺壓我的惡人,就是圍困我要害我命的仇敵。」(詩篇1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