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加班後,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中。點開手機,想在昏睡前找到一些讓心情舒坦的藉口。閃進眼中的竟是一則臉書消息:
有些人不給一點顏色,永遠都不會改~
#要來的喊個聲
#講不聽只好用打的
我不敢點開隨著留言附上的影片。都要睡了,這麼晚還是別看太刺激的東西。但是阿呀,發文的是上了高中的阿建,我還記得三年前的雙語營,那張我們笑得合不攏嘴的合照,看著底下幾十則的留言,是那些曾經熟悉,如今卻陌生的臉龐,曾經參加雙語營的孩子們卻都在幫腔,沒有人建議一個非暴力的解決方法。我開始思考、回想,該如何面對這件事。
我深深地記得,自己在七年前參加完雙語營後的悸動。那是一種「神聖的不滿足感」,渴望看到自己不只是個「營隊咖」,渴望看到福音在當地生根,渴望看到當地教會茁壯,我彷彿看見那個剛上大學的熱血青年,那個矢志要燃燒自己一生去傳揚福音的真門徒。
七年過去了,大學畢業、工作之後,就沒再參加雙語營了。對我而言,營隊是根用來生火的火柴,火柴被燃盡是必然的,然而,在燒盡之前,卻點燃了我的心、喚醒了我的福音心志。所以,即使沒有不結束的營隊與團隊,我卻已經不能再一樣,心中那個堅定的聲音說:「福音尚未生根於台灣的鄉村!主阿,請你來使用我。使用我的收入、我的禱告、我的時間與青春…」
這幾年來訪問了不同工作區長期委身的同工、牧長們,發現,台灣鄉村,正如許多普世的福音需要一般,這裡不需要新穎炫目的口號與新事工,而是長期投入、委身、並關心當地百姓的前線工人。
那一夜,我用文字、用圖片、用音樂、用電話溝通,跟阿建聊到兩點多,神賜下的耐心安撫了他憤怒的心,最後他傳給我一個訊息:
^_^
這個笑臉,不只代表一段仍能耕耘關係,代表著神輕聲的呼喚,呼喚著我們這個世代,放棄自己的小野心,去在意那些在世人眼中或許毫不起眼,在神心中卻牽掛、為之附上生命代價的寶貴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