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福首頁
343期 >
2016年7月
謹守警醒
      吳燕輝


「務要謹守、儆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喫的人。你們要用堅固的信心敵擋他,因為知道你們在世上的眾弟兄也是經歷這樣的苦難。」(彼前五8-9)


信仰可能被吞喫

當我們不重視下一代的屬靈生命,儘管我們這一代非常火熱服事主,到下一代教會就荒涼了,這是為什麼第三、四代的基督徒成為掛名基督徒的代名詞;當然不是每個第三、四代的基督徒都是如此。然而,聖經歷史中的眾教會,如以弗所、歌羅西……,至今安在?中古東方基督教會,從敘利亞、伊拉克、伊朗、印度、中亞,以至於中國廣大的教區呢?Dr. Philip Jenkins:「失去這些古老的教會是一回事,失落關於他們的記憶和經驗才是一個更大的損失。」〈失落的基督教世界,p.291〉


鄉村的景象

五、六十年前台灣鄉下也建立了許多教會,也曾經興旺過,而至今呢?到處可見凋零的教堂,能保有信仰的活力已難能可貴。信仰消失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其一,有的用物質來吸引人入教。不久前在一個社區發單張,遇到一位約六十歲的先生,向我表明他曾經受洗過,我當下很興奮邀他到教會,他說他們在那窮困的年代,到教會是為了要領麵粉,所以就受洗了;後來麵粉沒有了,人也走了,福音似乎比麵粉還廉價了,這值得我們今天的借鏡!今天我們用什麼吸引人?用甚麼使人陷入一種火熱的假象?

另一個原因,是社會變遷,人口外移的結果。教會因為會友減少,以至傳福音的力道減弱,在經濟及成果的考量下,鄉下教會成為燙手山竽;而廟宇似乎還是屹立不搖,當然榮景也不似從前。今天的傳福音策略是隨著人潮而走,在新社區成立教會,很快教會就建立起來了,這是很好的策略;鄉福卻是逆向操作,往更荒涼的村落走去,成果當然是可想而知。若從人的角度思考,鄉福人是極度的愚蠢。當初要加入鄉福時,有人建議何不到都市建立大的教會,有了支持後盾再來鄉村設立教會。只是想到福音在台灣已經過了150年,如果我們都從原點開始,都市並不是沒有大教會,但鄉村依然許多地方沒有福音傳給他們。這是異象的問題,我想只要是出於神,就要義無反顧的走下去,否則就不需要鄉福了。如果神能在沙漠開江河,曠野開道路,我們就沒有理由裹足不前。

民間信仰在結構上,一村一間大廟,中小廟不計其數;相對於一鄉只有一間教會;如果一鄉有數間教會,也是集中在人口密集的地區;如果鄉下每個村都有福音據點,那將會如何呢?


教會成功的世俗觀面對苦難的來臨

當苦難、逼迫來臨,誰比較能存留得住?都市的教會抑或鄉下的教會?大的教會抑或小的教會?世俗的成功與苦難是對立的,如果我們以此來衡量教會,看待信仰,則苦難來臨時會如何?「基督教似乎在各樣的情況下都還能苟延殘喘下去,直到浮現兩個致命的問題。首先是他們的信仰特質,在窮途末路中,變得只著重於生存。……失去了大部分的活力。」〈失落的基督教世界,p.267〉

司提反為主殉道後,耶路撒冷教會遭受逼迫,除了使徒外,門徒都分散到各處,那些分散的人往各處去傳福音。就是這種活力使教會繼續成長茁壯。鄉福也必須在聖靈的引領下,持續充滿活力,才是生存之道;那天如果只為了生存,那就準備吹熄燈號了!


永續發展的可能性?

「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然後呢?收割後可能被深藏在金字塔裡,經過數千年,仍然是那些。終究還是要回歸到一粒麥子願意落在地裡死了;否則第二代殘喘、第三代就消逝無蹤了。今日歐美的基督教國家如何?教會如何?明日的亞、非、南美教會又如何?台灣的教會又會如何?

傳承、傳承、傳承,只有信仰的傳承才是永續生存之道。牽著配偶的手,牽著孩子的手,全家同奔永生道路!


我們的武器

盾牌──要謹守、警醒,在這彎曲背謬的世代,照真理而行。

武器──堅固的信心。面對逼迫、面對患難都永不動搖的信心;面對鄉下的孤單、沒有成就,依然滿有喜樂的信心;在荒蕪之地有盼望收割的信心。


未來

「那賜諸般恩典的神曾在基督裡召你們,得享祂永遠的榮耀,等你們暫受苦難之後,必要親自成全你們,堅固你們,賜力量給你們。」(彼前五10)阿門!

=== 請告訴我們您對本文讀後的回應 ===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