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福首頁
263期 >
2009年11月
八八救災
       陳文逸

 

 

八月八日,我正在長治工作區帶領暑假的鄉福體驗營。我弟弟打電話來,說屏東佳冬的家正在進水,需要特別代禱。再聯絡的時候,一樓已經不能待了,必須往二樓去。我極力想像惡水如何漫過整個魚塭,一片汪洋。

八月十日營會結束,想回去看父親。父親在電話那邊說:「往林邊、佳冬的交通完全中斷!」他反倒催促我儘快回東石,看看有沒有災情。那時,也知道弟弟已經可以涉水外出找到食物。至此,基本的安全應該沒有問題!

那天下午,從國道三號北上回嘉義東石,下了朴子交流道,不久交通也中斷。來來回回開了二個多小時,找不到一條路可以回東石。原來朴子溪潰堤,大水衝進市區。後來我的車子還是勉強涉水進入朴子市,許多路段水深至大腿。順道探望一位姊妹時,親眼見到洪水從前門滾滾進來,再從後門出去,有點像湍急的溪流。

過去東石容易淹水,這次反而沒有太大的災情。隔天,我們全家七口和一位神學生,一起出去探視會友,並幫忙淹水的家庭清掃。

陸續,有許多外地的兄姊來電關心鄉福的狀況。不久,媒體不斷報導高雄縣小林村的災情;屏東林邊,佳冬鄉大水不退。再來國軍出動。有人片面的說,災情更甚於921大地震。

第一時間的需要

救災的工作,其實需要時效。當大水淹到一樓都不能待時,加上停電,再來就是斷炊!在淒風、苦雨、惡水中挨餓,如果有熱騰騰的便當,這時的邊際效用比事後發放幾千元更大。當水退,時機過去,交通恢復,許多資源相擁進入災區。可能會出現救災團體搶著送便當的場面!

但是,如何在大量支援尚未進入時,第一時間讓災民吃到熱食?需要平時建立管道,食物供應的管道,還有村里長動員系統。如果災民仍挨餓時,教會有辦法訂到便當,然後聯絡村里長,調動竹筏或救生艇運送,會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然,水不退,無法清理,人力再多也沒有用。一旦退,災民一定傾全力儘快整理家園,外出的家人也會火速趕回,全力協助恢復正常的生活。清理工作,一般正常的家庭,真正需要的時間大約一天(無力清理的獨居老人,另當別論)。過了時效,需要就沒有那麼大了。

全村、全鄉廢棄物的運輸、清除,只好靠軍隊。消毒的工作,教會救災團體或可做一部份。更全面的,還是需要靠政府!

了解需要

一段時間以後,有外地的兄姊要發動教會救災奉獻,希望鄉福代為處理。指定的救災款項進來後,我們多方了解災區需要。這時,許多救災團體已經啟動中長期的救助工作。

我先打電話給我弟弟,請他注意淹水嚴重的佳冬地區有沒有真正需救援的家庭。他說:「這一帶,過去幾年養殖戶的收入還可以,水災損失了一些,但還承受得起」。

原住民災區

後來,我和同工拜訪了幾處災情嚴重,已經撤村的屏東縣原住民牧者同工。他們提到家鄉面目全非,目前村民先被安置在營區及榮民之家。當中,有些老人需要尿布,有些需要熱水器。

有一位牧者提到她們社區已經完全毀了,很難在原地重建。而重建的過程,不只繁複,也漫長,更不知道如何期待?社區中有基督徒,也有非基督徒。有人希望由慈濟主導救災,基督徒當然希望展望會介入。牧者還為此受到話語的攻擊。

整個社區的重建,已經遠遠超出個別教會的能力,甚至連專業的救災團體都力有未逮。而擁有資源的政府,也是一邊規劃,一邊摸索。而災民除了等待還是等待,牧者陪著一起受苦。有牧者邊談,邊哽咽。

有時,〔重建〕只是一個漂亮的名詞。賴以為生的山林,無可取代的家園,甚至生命沒有辦法割捨的親人,都已被埋於深深的土石當中,如何重建?倒是與土地已經撕裂的靈魂還活著,等待被安置在未知的陌生地區,重新建立新的生活機能。而,殘破的靈魂傷口仍然隱隱作痛,等待長時間的醫治,直到結疤!

災情關懷站

我們也接觸了高雄縣的原住民教會。水災以後,嚴重災區的宗派性教會都有成立災情關懷站。關懷站扮演一個平台整合的角色,了解災區實際的需要,再讓外界知道,募集資源。另方面,也協助資源公平的分配。避免有地方太多,有的嗷嗷待哺。

因此,需要從第一線了解需要,也讓關懷站參與、確認這些需要。一位原住民牧師約我們到關懷站彼此商議。得知十二月後,有一批人要回去原來的社區,重建家園。重建的時候,需要農具開墾荒地,需要重新添購家電用品。我們在能力的範圍,適度協助他們添購。

災後,政府也提供以工代賑。就是由政府每天發放一定的工資,災民付出些許勞力,整理自己家園或指定的公共設施。這種方式,讓一些人還有固定的收入,勉力維持生活。當然,數字上,也美化了失業率。但,以工代賑,有一定的名額,能夠維持多久也不得而知?

災民有些透過村里單位,有些透過教會關懷站的專業人員,向政府提出申請。不足的名額,關懷站再向外界尋找支持。

南投原住民災區,特別信義鄉神木村及新山村,仍在聯繫了解當中。

仍需奮進

關於救災,教會比較可以投入的,還是第一時間的救助關懷。此時,邊際效用最大。但,需要敏銳的判斷及迅速的行動力,機會稍縱即逝。中長期的需要,不是不夠明確,就是工程龐大。大型的重建工作,常牽涉到土地的取得,法令的支援,需要公權力的介入。而政府單位常常是末稍神經遲鈍。政府需要民間的速度,民間需要政府的資源。

還有,幾個月下來,在了解災情的當中,不只一次聽到基督徒說:「重大的救災工作,教會怎麼做,還是比不上慈濟……!」這是比較,比較要定義明確的基準。不同的角度也會產生不同的觀點。

不管如何,教會仍需抓緊核心理念,救災就是救急救難,不是與慈濟爭風吃醋,不是甘拜下風,更不是爭相投擲資源。基督徒只要拿出最大的愛心,最迅速的行動,自然有能見度,為整體的宣教帶出美好見證。

教會在救災的事上,更不能因此不再精進。一旦如此,將更使不上力氣。日久,終將成為畢士大池邊的攤子,總是有人比他更早投入(約翰福音五章)!

美麗的台灣,我們生長的土地。颱風未曾減少。地震仍然頻繁。土石流一次比一次凶猛。

救災,基督徒仍需上緊發條!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