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福首頁
223期 >
2006年7月
網路、創意、還有堅定的跟進
       陳文逸

 

目前鄉福暑假雙語營正在幾個工作區同時進行著。炎熱的天氣中,輔導的衣服溼了又乾,乾了又溼。營會進行了幾年,慢慢累積一些經驗,看來今年比往年更進步,當然還有很多努力的空間。

營會因為直接進到鄉村的學校與校方合辦,面對一群未信主的青少年,加上需要與學校建立良好的關係,營會的籌備步步為營。同工一開始就把這樣的營會定位在撒種、鬆土。十二個梯次,二百多位輔導,近千位的青少年,相信福音的種子要落在好土裡。

人力不足

營會雖定位在撒種,但沒有忘記跟進工作的重要。工作區人力單薄,跟進工作難免力有未逮。鄉福全職傳道同工不只需要從 社區初步的接觸人群,有人信主更需花時間陪伴、造就、探訪。而且從老人到小孩都需要照顧,人力捉襟見肘。開拓的初期,還得打掃、記帳。有些年過半百的同 工,在氣質上不像專業的青少年工作者與他們親近,搏感情。

營會的跟進還有一項困難。幾天緊密的相處,輔導使出渾身解數,設計活潑的內容,付出真實的愛心。營會結束時,大家離情依依,留下滿滿的聯絡資料,手機、E-mail、住址,像是還沒有到期的畢業典禮。但是,營會結束後,輔導人去樓空,好像一場抓不住的美夢。

對這些青少年,縱使許多人在跟進聚會中願意信主,願意到教會。但,平時的教會沒有水球大戰,沒有大地遊戲,沒有活力四射的青春偶像,有的只是不會傳手機簡訊、看不懂火星文的傳道人,還有冷冷清清的講台以及掛在上面的十字架。

關鍵因素

如何營造一個青少年喜歡流連的屬靈環境,好讓營會結束後他們可以自然進到教會?八十人的營會,不太可能全部的人都 會進到教會,這樣的期待過高。但是,扣除家庭的攔阻,十個人,12.5%的青少年進到教會,應是可達成的目標。如果,每年都有十個人留下來,五年就會有五 十個人。以台灣教會的生態,五十個人的青少年團契,已經是大團契了。

關鍵的因素是需要 有年輕的弟兄姊妹進到鄉村,成為青少年生命的舵手。有人全職進到鄉村課業輔導,成立青少年團契,長期陪伴他們,補家庭功能的不足,引導他們走生命的道路。 不過,在人力還不足以發展穩健的鄉村青少年事工之前,我們仍要繼續的撒種、鬆土,並且尋求其他有效的跟進方式。

網頁跟進

我們計劃研發結合英文及福音的跟進材料,設計以青少年為導向的網頁,吸引他們上網完成跟進材料。初期的跟進材料英文比重可能需要多些,再慢慢過渡到福音性的材料。營會中的輔導,在可負荷的時間內,可以在網頁上和自己小組的青少年維持某種程度的接觸,了解他們的狀態。

隨著科技的進步,通訊的便利,網路可以做的事,一直在革新我們的想像。例如在愈來愈沒有邊陲的世界中,有一家專門介紹印度家教的公司名叫 Heymath.com。家教都是印度理工學院的學生,他們在網路上教小學六年級到高中三年級的新加坡學生數學,也協助新加坡中小學老師發展數學教具,使 用Power Point或其他有趣的媒體。費用由新加坡的中小學支付。英國劍橋大學也參與品管、課程大綱及教學法的評估(世界是平的,<雅言出版>, p.209)。印度的大學生數學好,人力資源便宜。新加坡的中小學教育體系需要某種程度的支援,而遠在大西洋的英國劍橋大學也樂意參與其中。各取所需,網 路真的是無遠弗屆。

可行的福音創意

對於在鄉村的我們也可發揮一點創意,當青少年在網頁上完成某種程度的跟進材料,可以用累積點數當作獎勵,點數夠了,鼓勵到鄉福工作區兌換不同的獎品或參與活動。鄉村的教會某種程度也可以掌握這些青少年的近況,把時間的縱深拉長,加深他們與教會的關係。

美國的施拉姆(Jacob Schramm)原本想成為浸信會的牧師,後來他看到許多低收入戶的青少年,常在街頭遊蕩。他的眼中也看到這群青少年黯淡無光的未來。於是加入推動青少年 課後輔導的非營利組織。他提出一個〔飛行人輔導計劃〕,學生若一星期花三個晚上到課輔中心,跟輔導做一小時的功課,到了學年結束就能搭機到科羅拉多州或佛 羅理達州參加青年活動中心的活動。那些孩子都知道,只要他們遵行,一定坐得了飛機。他的事工幫助了很多貧窮的孩子進到好的大學(志工企業家-提昇人類社會 的力量(How to Chang the World),<天下遠見出版>,p.157-175)。

對於台灣鄉村的青少年,招待他們飛越太平洋到美國的科羅拉多州大概有困難。不過讓他們到台灣海峽划划船,或到台北101大樓鳥瞰整個市區應該辦得到。網路的硬體技術早可以為福音效力,再來就是創意、人力、資源的整合,還有堅定委身的執行力。

必然的連鎖反應

這些技術、資源能夠整合到位,在神國度中就可以產生連鎖的反應,一定不只是營會後的網路跟進而已。它會像風傳播種子,然後雨水澆灌,慢慢各式各樣的花草滋長,許多的生物會棲息當中,再來水回到大地汩汨的流著,最後吸引許多遊客蒞臨,大地生生不息。

或許更多鄉村貧窮孩子的心靈、課業、經費上的需要,可以在網路上讓更多人認領,更多的資源集結,妥善運用在刀口上,更多的創意被引發出來,然後檢討、反省、交流,更多鄉村的孩子得到幫助,參與的兄姊也在當中經歷與神同工。

天下雜誌出版的〔志工企業家〕這本書提到,二、三十年前志工企業家(Social Entrepreneurs)如鳳毛麟角,如今成為推動全球進步的一股重要力量。許多人覺醒了,許許多多因貧窮而演生的問題就在他們身旁,而他們順服心中 的感動與負擔,不再旁觀別人的痛苦,而是捲起袖子紓解這些痛苦,甚至有時也紓解了自己的痛苦(P.8)。

鄉村青少年的呼聲

從社會責任,從福音使命,我們需要正視看待現今的鄉村青少年。如果繼續忽視,以後的社會及教會都要付出更多的社會成 本、教會資源。現今鄉村的環境,如果有人願意長久的投入,定可以打造合適青少年的屬靈環境。除了雙語營之外,還可以舉辦福音營、門徒營,成立穩健的青少年 團契。他們在營會得到造就之後,再回到自己的團契,服事團契外圍的青少年,為長遠鄉村教會的建造打下良好的基礎。

華理克牧師說:「我們對期待一年之內要發生的事太過急切,對十年之中神要成就的事,反而沒有信心去想像…」。我們還在等待有人聽到神的呼聲,也順服生命 中最根源的呼召,願意花上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像一粒麥子落在土裡,等候將來必然的收割。這必然包含他們寶貴的青春歲月。然而有什麼比五餅二魚 獻上更有價值?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