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福首頁
158期 >
2001年2月
從【永保安康】談國度需要
       陳文逸

 

春節前有一次在廣播中聽到這樣的新聞:「台南永康站到保安站,火車只有十分鐘,售票員在車票上加蓋“祝君閣府永保安康”,大家爭相購買。甚至台北車站也加開窗口,賣“永保安康”的票,有人半夜排隊買票,不為交通只想討個永保安康。」這個新聞愈炒愈熱,最近上奇摩網站(Kimo),在搜尋欄打下“永保安康”四個字,結果出現539個有關的網頁。腦筋動得快的商人,將車票護貝加上蝴蝶結在網路出售,花招盡出;有人爭相尋問那裡可以買到“正港”永保安康的票;永康站長說,春節五天內,小小的火車站賣出了二十五萬三千張。在變動的世代中,人心渴望安歇,本是一種極自然的反應。但「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人心的反應卻出奇冷淡。反倒在冷颼颼的夜晚,排隊買張虛無飄渺的永保安康。從幾年前的葡式蛋塔搶購熱潮,到Kitty貓及【永保安康】車票,在在顯示台灣社會集體心靈空虛且非理性的行為。

春節後的一則新聞,北港朝天宮大年初一至初五進香人數創新高,突破百萬人次,負責開立香油錢收據的人員,寫到手酸。其實春節間,各大廟宇總是擠滿進香客,尤其大年初一清晨,等待廟門開啟,蜂擁而入搶插第一炷頭香圖個吉利,常常在衝撞、踩踏、推擠間,有人受傷。

這是台灣基層社會的實況,或許我們會說這是一種吉卜賽飄萍式的信仰,沒有委身,過不久他們會在基督的信仰中,找到永遠的心靈居所。我們不能過度樂觀認為,這種情況會很快改變,必須有人在他們當中耕耘、活出真實信仰的見証,情況就會慢慢改變。不然,人心就繼續飄盪。

前一陣子從一位神學院老師的分享中知道,台灣幾所較大的神學院,報考的人數較往年少。也不只一次聽過這樣的話:「寧願當一流的長老、執事,也不願當二流的傳道人。」這些現象的背後都有複雜的因素,可能神學院多了,學生分散了,或大教會有自己訓練全職傳道人的系統。可能當傳道人太苦了,寧可帶職。也可能傳道人失去使命,津津計較工作和待遇,被人輕看。我比較擔心的不是什麼一流、二流。而是,可能一種竇貴的傳統價值正在流失,基督徒生命的位置及方向,不再是等候神的呼召、差遣並順服,而是憑靠自己的喜歡與選擇。另外,當【傳道的職份】不再是一種榮耀的服事,不再被重視,甚至被輕看,怎能期待有優秀及使命感的人投身其中呢?教會怎會有將來呢?

想到台灣中層社會集體性的迷失,基層群體深層的民間信仰綑綁,想到底層的根已經腐爛,社會的上層怎會長出好的枝葉。是不是有更多人願意投入在永恆國度事奉呢?

宏碁集團從代工、自創品牌、到聞名國際。記者在訪問施振榮先生:「為什麼宏碁會有這麼多的創新?你自己為什麼又有這麼多的突破?」施振榮先生只回答四個字:『台灣需要』。然而神國度的需要呢?

寫到這裡就想到幾節經文:

「那些被擄歸回剩下的人……受凌辱。並且耶路撒冷的城牆拆毀,被火焚燒。我聽見這話,就坐下哭泣,悲哀幾日,在天上的神面前禁食祈禱。」(尼一3~4)。

「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賽六8)。

「我在他們中間尋找一人重修牆垣,在我面前為這國站在破口防堵,使我不滅絕這國。卻找不著一個。」(結二十二30)。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