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鄉福結緣已有十多年時間。鄉福北美辦事處董事陳仕展弟兄是我們在基督徒會堂聚會時的好友。多年來對鄉福的感情是「愛在心裡口難開」。除了仔細閱讀每期的簡訊外,只能用金錢來支持鄉福的工作。
直到去年我們現在聚會的加州聖荷西華人宣道會決定長期支持鄉福的工作,我們就鼓勵教會中的年輕家庭團契─信望愛團契來參與。信望愛的成員多數來自台灣,那兒還有我們尚未信主的親友,所以對台灣的宣教工作十分關心。團契中有一位姊妹來自嘉義朴子,而東石教會距朴子只有十多分鐘車程。自然地,就決定認領東石工作區成為關懷的對象。大夥兒也決定等孩子們放暑假,全家結伴返台,去東石短宣探親!
未料九二一地震的嚴重災情,加快了我們返台的腳步。團契中有五位成員參加了教會的台灣短宣隊,到南投縣竹山鎮參與家庭重建工作。行前我們研究地圖,發現鄉福的芬園工作區就在附近,於是立刻向鄉福辦公室提出申請,陳文逸牧師當下回覆,歡迎我們在災區短宣工作結束後訪問芬園、大村、田尾、東石四個工作區。十六日那天一大早陳牧師便由台南開車來接我們。四個人加上大包小包的行李擠滿了一車。兩週的短宣已接近尾聲,有的隊員先行離隊返美,剩下的四位成員,除了我倆之外,還有家在北港的厚博弟兄及台灣女婿(不會台語)的雷吉源弟兄,心裡充滿興奮和期待,好像和情人就要見面,終於可以一睹廬山真面目了。
我們的第一站是芬園。行前已經知道因為人事變動,工作區換了新據點,主也預備了兩位姊妹開始新的工作。芬園工作區座落在僻靜巷尾,由於巷道土地有爭議,附近空地堆了些廢棄雜物,阻擋了車輛通行。人看來不方便,倒成就了神的美意。這安靜的巷弄正好可以讓教會的孩子們安全的出入玩耍,不必擔心往來車輛。呂秀春傳道有多年牧會經歷,林妙鈴姊妹有服事兒童的恩賜及裝備,兩人配搭服事是主美好的預備。已開始了兒童主日學及野外主日學,也計劃開始有一些課後的兒童活動。其實福音工作以兒童開始是很好的策略。在海外華人中,許多不信的父母為了培養孩子的良好品性,會把孩子送到教會參加主日學、暑期聖經班、中文學校等,教會也為家長預備了一些成長課程。藉著這些接觸,時間久了,就有機會聽到福音,因而信主受洗的也不少。反觀在台灣鄉村,孩子們決志後,家長卻禁止他們再來教會。鄉人的觀念還是停留在以前的傳說,認為基督教是洋教,信了耶穌就不要父母,不拜祖先是大逆不道之事。其實聖經中的教導-「孝敬父母」是帶著應許的第一條誡命。人們常說「學琴的孩子不會變壞」,其實真正不會變壞的孩子是從小認識主耶穌的孩子。從小有主的話餵養,帶領他們走在正路上,到老都不會偏離呢!聖經中對愛、對品格、對待人處世有許多教導是千古不移的真理。但是我們是不是只在教會裡宣講呢?當佛教的「靜思語錄」被學校用作品德教育的教材,「慈濟精神」成為國立大學的一門課程時,我們如何把聖經中的教導,用更明白、更淺顯、更生活化的方式讓一般的老百姓能夠接受,進而認識這位「平易近人」的主耶穌呢?
看到兩位年輕的姊妹,願意奉獻自己,在芬園這塊土地上耕耘開拓,實在很受感動。但願聖靈在這好山好水的芬園鄉動工,開啟鄉民心眼能明白福音。也求主堅固兩位姊妹,保護她們,把屬天的愛和忍耐豐豐富富的澆灌她們,使鄉民藉著她們的服事,感受到神的大愛。
訪問的第二站是大村工作區,我們有機會坐下來和林逢泉牧師夫婦談當地的情形。經過多年辛勤耕耘,教會也在穩定中成長。因為地方窄小,接待短宣隊比較困難。目前的房子租約年底到期,求神為他們預備一個寬敞的新地點,擴張地界。雖然我們成長於台灣,但是對台灣鄉村的印象很模糊。在大學時就信了主,卻一直到美國才開始加入教會,都是城市的大教會,少說也有一兩百人聚會,但大村教會只有二十多人主日聚會。據統計全台灣有三千間教會,平均每間的人數大約只有三十人。林牧師夫婦都是在小教會成長的,青少年期沒有聽說過「青年團契」這個名詞,也許這就是他們甘願跟隨主,在大村這小地方服事主的原因之一吧。
因為當晚要夜宿東石,所以我們又匆忙上路趕去田尾。印象中在簡訊上看到田尾教會建堂的報導,好像那首大家都愛唱的「耶和華祝福滿滿」的詩歌,描寫的就是這裡的情景。果然在車子穿過大街小巷後,來到矗立在田間的宏偉建築。教會正面對著一片菊花田,原來當地是全台最大的花卉培養中心。因為當天有新竹勝利堂的短宣隊帶領兒童假期英語營,有四、五十個孩子,把教會大堂擠得滿滿的,好不熱鬧。鄭牧師在樓上招待我們喝老人茶。他豪爽健談,述說起傳福音的點點滴滴,讓人感受到一股熱情。因著教會有了屬於自己的地方,就能夠藉著舉辦一些社區活動,讓鄉民可以走進教會。這種友誼式的佈道及社區經營的觀念,都是北美教會可以學習的經驗。
田尾到東石要穿過雲林縣,在朴子吃過晚飯天色已暗。趕到東石教會門口,陳牧師進去拿了詩歌本、聖經,就又上車趕去接一位孫媽媽參加家庭聚會。我們這才知道陳牧師已經幾天在外沒有回家。想到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我們敬愛的陳牧師正是最好的寫照。然而在這背後默默支持的就是紀貞師母及三個孩子了。
當晚我們在秀娟姊妹家一起唱台語詩歌、查經,雖然和這些姊妹第一次見面,但是感覺上好像是一家人。詩歌唱台語,夾雜著國語分享,語言完全不成為攔阻。秀娟姊妹分享了主愛在她生命中奇妙的改變,信仰的力量讓她由絕望的婚姻景況中站起來。她學會寬恕、忍耐、盼望、靠主喜樂。看到她可愛的女兒月茹,真的見證一個瀕臨破碎的家庭,因為教會的關懷幫助,重新建立起來。蔡愛姊妹喜歡唱詩歌,常熱心地邀請朋友來教會。孫媽媽是忠心的禱告同工,每天一早就騎著摩托車來到教會禱告。當晚我們住在寬敞的「招待所」,雖然還是席地而眠,但是卻蓋了最舒服的棉被,睡了自從到達地震災區後最好的一晚。
第二天,二月十七日一早,在早禱會中一起同心為教會裡有需要的肢體禱告,也為我們早上的服事禱告。孫媽媽為我們買來早餐,弟兄們(懂電腦的)邊吃邊和陳牧師一起準備早上的電腦班教學。所謂的電腦教室,是利用教會邊上一塊不到六呎寬的地,鋪上水泥,搭起一個簡易的鐵皮屋,擺上十台「中古」電腦,連線,上網,就可以教授網路課程了。東石是靠海的漁村,居民多半靠海維生,生活清苦,但是當地的廟宇卻很多,勢力龐大,往往花上數億金錢來蓋廟。北港媽祖廟離此地不遠,香火鼎盛,討海維生的人都拜媽祖,要向百姓傳福音,一定要有突破性策略,藉電腦教學來傳福音就是一個「福音出擊」的方法,但是需要有人力支援。特別陳牧師除了教會栽培牧養的工作,又兼總幹事,實在力不從心。因為沒有兒童主日學老師,師母要司琴,主日學只好改在週六下午,有孩子的媽媽們就不能在主日早上安心聚會,我們親身體驗了鄉村教會人手嚴重不足的困窘情況。短宣隊的四員,按著才幹(懂電腦否?)能力(會台語嗎?)立刻做了最好的調配。雷弟兄留守協助陳牧師電腦網路教學。剩下三位,仕城和師母,厚博和孫媽媽,念君和秀娟就分別去探訪,直到中午才回到教會,收拾行李。離去前和陳牧師一家及秀娟一家到蔡愛先生經營的飯館吃午飯,由我們短宣隊作東,有機會款待終年辛勞的主僕,聊表一片心意。飯後陳牧師又開車送我們到北港,並親自送厚博到家門口後再送我們上了往台中的巴士,而他馬上要趕回東石準備晚上的聚會!在東石短短不到二十四小時的停留,我們卻好似融入了東石教會的一切。腦海中常常浮現幾位姊妹及牧師師母的身影,還有那些可愛的孩子們。我們能為他們做甚麼呢?
在鄉村傳福音需要一流人才,教電腦、英文是最受歡迎的。兒童工作、媽媽教室也是目標之一。但是最需要的是長期性工作,藉著社區經營讓友誼發展,福音種子可以撒在好土上。最理想的是一年、兩年,如果不行,大家輪流來,每次三個月也可以。但是對身在北美高科技重鎮矽谷的我們,兩個星期已是難得,三個月是不可能的事。那麼我們究竟可以做甚麼呢?讓我們立定心志:
一、裝備自己及下一代,成為合用的器皿,當主預備的時間、機會臨到,便能立刻踏上征途。
二、過一個儉樸的生活,讓自己可以適應各樣的環境。在工場上成為鄉福的祝福而不是負擔。
三、禱告等候神的帶領。在神沒有難成的事,只是你我願意回應主的呼召嗎?
(作者夫婦旅居美國加州,在聖荷西華人宣道會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