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起
三年前羅省基督教會福音隊來時,一連辦了五天的生活講座。有一位婦女收到傳單,每天都來參加。印象中她神情焦慮,有時也會冒失的打斷講員,發表自己意見。最後一天有愛宴,她傍晚就到教會幫忙掌廚。我們暗暗為這樣一個主動熱心的人獻上感謝,心想應該好好跟進。福音隊離開後她卻整整消失了一年。第二年福音隊再來時,她才又出現。後來知道幾年前,她在工作中右腿被機器絞斷,現在穿著義肢。她就是蔡愛。
和大部份東石漁村的婦女一樣,每天忙著剝蚵取肉,工作八小時,平均才賺個500元。海風、鹹水、還有牡蠣的腥味,生活除了平淡,還有一些苦悶。說不上來,但心靈總是缺少了什麼。
改變
約半年前有一天的主日,一位姊妹聚會前,騎車到她剝蚵的地方探望她一下。聚會到一半,她進來,到了見證的時間,她竟然主動上台,把她的愁苦、委曲都說出來。我們一起為她禱告。從那時起,她更多的參與教會的聚會與服事。
她說:「喜歡到教會來,首先是被弟兄姊妹的愛吸引,再來是自己喜歡唱歌。以前常唱些哀怨的民謠,想不到教會竟然有這麼美的詩歌。自己常被詩歌優美的旋律和歌詞吸引,原來耶穌這麼愛我,為我死在十字架上。」她的嗓門很大,總是盡情地唱,有時候走音得離譜,但兄姊常被她的單純所吸引。
談到社群來的壓力,她勇敢的說:「現在常來教會,別人有時候會說東說西,起初很煩,不過我不管這麼多,講讓他們去講,到教會可以學習很多事,有什麼不好。我要跟隨耶穌,不會再進到廟裡了。現在還有掙扎的是,公公、婆婆都在,有時候民間重要的曰子,不能不準備拜的東西,不過我不會拿香拜了。」這種掙扎是鄉村第一代的基督徒都要經過的關卡。談到信主後的改變,她說:「以前在剝蚵時,常和其他的婦女一起談論別人的是非,現在覺得很沒有意思。我也更能體量和尊重我婆婆,還有看到一些困苦的人,心中都有燃起憐憫的心,想去幫助他們。」
單純
生活在漁村的人,是沒有週六、日的,除了農曆的初二、十五魚市休息外,每天都有工作。有時候遇到主日,為了可以早點完成工作來參加崇拜,蔡愛都提早在凌晨二~三點起來剝蚵。暑假福音隊來時,她主動幫忙料理伙食。平時幫忙清理會堂,更是熱心的去探訪弟兄姊妹、社區中有需要的家庭。她的袋子都會帶著詩歌本,去到別人家裡,就唱詩歌給人聽。她有五個孩子,目前有三個還在家,需要她照顧。她說服事前,總會把孩子的事都打點好了,再出門。她不斷說,耶穌這麼愛她,她希望能關心更多的人,帶領更多的人進到教會。
上個星期她代表東石教會到台南參加鄉福信徒代表會議,並聯誼。會議還沒開始,我們教會一位年紀較大的姊妹很小聲的對她說:「其他的教會有當老師的來,有公務人員來,我們教會派了二位跛腳的。」 蔡愛用很堅定的語氣說:「不要這樣講,我們就是來學習的,以後才更知道怎麼服事。」那時我想到一句話:「在前的要在後,在後的要在前。」
後記
一個偏僻漁村的一位平凡婦女,經歷了基督的愛,就知道學習去愛人。一個一條腿的人,比兩條腿的人,做更多的事,在信仰上跑得更快,更能夠去安慰人。
歡迎來到東石,她會很親切的問候你。而你也會被她的單純信心感染、被她的熱情活力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