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八到十日三天,我以工作人員的身份隨同國內多家企業組成的『災後重建企業協進團』前往台中、南投幾個重大災區勘災,站在滿目瘡痍的災後廢墟中,親眼目睹這場百年浩劫帶給災民流離失所的慘狀。
這支團隊的組成成員全是國內前一百大企業的領袖,所以上至行政首長,下至災區當地鄉長都為我們親自解說,目的是為了增進企業家對災情的了解,也為災區爭取到更多的重建資源,我以市井小民的身份聽大人物為我做簡報,我當成是上帝為我開的課程。在這次為期二天半的行程中,其中一站被安排到慈濟台中分會聽取救災簡報!
十月八到十日三天,我以工作人員的身份隨同國內多家企業組成的『災後重建企業協進團』前往台中、南投幾個重大災區勘災,站在滿目瘡痍的災後廢墟中,親眼目睹這場百年浩劫帶給災民流離失所的慘狀。
這支團隊的組成成員全是國內前一百大企業的領袖,所以上至行政首長,下至災區當地鄉長都為我們親自解說,目的是為了增進企業家對災情的了解,也為災區爭取到更多的重建資源,我以市井小民的身份聽大人物為我做簡報,我當成是上帝為我開的課程。在這次為期二天半的行程中,其中一站被安排到慈濟台中分會聽取救災簡報!
一如往常,慈濟這次救災行動中的專業及迅速遠超過政府及其他組織。
從慈濟總會的副執行長林碧玉女士口中得知:午夜一點四十七分爆發全台大地震,不到二點,慈濟的花蓮總會己經收到來自台中分會的災情報告,慈濟台中分會凌晨三點成立救災中心,總會即下令全省志工關懷在地災情。慈濟台北分會清晨六點成立救災中心,針對松山賓館與新莊民安路「博士的家」大樓倒塌災情,在松山國小與民安國小設立聯絡中心,進行第一線救災工作。在所有人都驚魂未定的狀況之下,慈濟己經在大部分的災區設立急救站。相對於政府災後七天才發佈的緊急命令,顯然「社區志工」的概念,在災時有了最深刻的落實。
事實上,慈濟平日即對志工進行急救教學訓練,每個人都有精簡的急救配備,所以這些訓練有素的受災戶到了災時成了第一線的急救人員,「我們的急救工作其實是從一點四十八分就展開了。」林碧玉女士如是說。
在漫長的救災過程中,慈濟對災區的「人」有最高的尊重:
沒有足夠的冰凍庫可用來安置這些突如其來的死亡人口,家屬只好拿大冰塊,上面舖了一層布就將死者放置其上,以免腐敗。「那個情形看了就讓人不忍心,覺得那些死者就像市場上的魚一樣。」林女士說。所以慈濟向民間借來非專業用的冷凍設備,為了防止遺體冰凍過久發生沾粘現象,所以慈濟的志工,每三個小時翻動遺體一次,近兩千名罹難者遺體,每三小時翻身一次,兩個星期裡要翻動遺體二萬二千四百次,這實在是浩大而艱辛的工程。
第一線的救難小組在前方搜救生還者,救災中心則為救難英雄張羅熱騰騰的食物,「只要他們一回來隨時都要有熱食和乾淨的毛毯來招呼他們,用食物來鼓舞他們的體力,也透過專業的心理輔導紓解他們救災時沈重的壓力。」
「他們是“災民”不是“難民”,他們只是一時落難才變成這種情況。」災民遭到突如其來的意外,劇烈的心理衝擊,心理輔導的人要特別審慎,不能讓災民產生自己向人搖尾乞憐的自卑感。證嚴上人交待志工:「人家沒哭你們不能哭,這樣會惹得人家更傷心,要是人家哭了,你們才可以陪著掉眼。」她所教導的正是聖經裡「節制」和「與哀哭的人同哀哭」的道理。在簡報時許多人看到慈濟的表現,馬上就允諾要加入或捐錢給他們。
我在聽簡報時產生很大的衝擊,那些慈濟人他們不認識真理,卻在行動中體現了那份美善,讓我看見神真的是照著祂自己的樣式創造了我們,有次我告訴我未信主的家人說:「在台灣發生地震之後,佛教的勢力似乎越來越大了。」我的家人卻對我說:「那你想怎麼樣,人家慈濟就是做的比較好嘛。」
就一般人的眼中看來,一個宗教好不好真的只有看行為。
那些慈濟人不認識上帝,不明白真理,他們有的就是那些「想要成為菩薩」、「人溺己溺」的念頭,行出了許多好行為。在我們這些因信稱義的人面前,當然知道耶穌是我們通往永生的唯一道路,因為聖經記載:「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四12)。但是對於不認識真理的台灣民眾而言,吸引人前來的就是這些好行為。
身為基督徒的我們清楚地知道福音是最好的禮物,但很多未信的人不願意花時間理解這些抽象的真理,所以我們應該做的是將福音具體化,讓更多人可以從我們的行動中去感受到福音的馨香。就像大多數台灣民眾他們並不了解佛教的教義和教導是什麼,但是透過媒體看見慈濟人低頭行善的行為就讓人熱血澎湃,因為他們做的一切比大聲說話更扣人心弦。
雅各書上記載:「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教導我們要有和信心相襯的好行為來為信仰作見證,見人有需要隨時施與援手。我相信基督徒都是有愛心、願意付出的神兒女,所以一個明確的施力點,可以讓這股力量行動出來。我在東石研究的那段時間裡,與傳道人多次談到「福音社區化」的概念,就是讓在地的基督徒可以透過教會的整合,透過社會服務的模式,在社區裡發揮影響力。
基本上社區服務本身就是對信仰的一種宣傳,藉著持之以恆的進行,在地方上行出好名聲,就會成為教會宣揚福音一個很好的出路。一般的居民在不了解基督教之前不敢輕言踏進教會,但如果他們知道教會是個積極為地方付出,有愛心、有行動力的組織,當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們會來到教會,又或是那天,他們行有餘力時,他們會選擇加入教會濟弱扶傾。這些都是宣揚福音的好機會。除了福音的教導,教會也需要進行完備的籌劃,以不多的人力在社區事工上做出最大的成效。
過去聽過陳哥(陳文逸傳道)提起他對東石教會的一些構想:
「最早我的構想是去探訪一些貧窮的家庭。我們一個禮拜可以撥出一個半小時去探訪一到兩個家庭,若是我們教會分成四組,那我們教會一個月可以看二十到三十個家庭,這樣可以關懷的層面不少。或是深入地去關懷一些家庭,所以每個月大概關懷四個家庭。可以加入社區的人士來做,我們邀請他們一起來加入這樣的工作。
我想教會對社區要持續關心,透過對社區的關懷,讓大家知道教會有在關懷這些事情,這是宣教的層面。我們也需要有更多的弟兄姐妹看見他們社區的需要,教會可以利用有限的力量來做,一方面讓教會的知名度更廣,傳揚出去,我們對社區的關懷也應該用實際的行動來關心。」
從東石教會近來的情況看來,的確有越來越多民眾來到教會(尤其是女性人口),他們協助教會進行社區內的探訪和關懷,透過和基督徒相交,他們也逐步接受查經班的課程在信仰上紮根,甚至他們的孩子也跟著大人到教會參加主日學,這是蒙福的應許,因為主說:「愛我、守我誡命的,我必向他們發慈愛,直到千代。」(出廿:6)
願起初神親自感動我們的每一滴眼淚,都能時時振奮我們,讓我們滿有憐憫、大有恩慈。
(本文作者為雜誌社記者,曾在本團工作區從事田野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