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深刻,記得有一回鄉福同工聚在一起唱詩歌:「主雖然以艱難給你當餅,以困苦給你當水,你的教師卻不再隱藏…。」那時聲音哽咽,艱難困苦和淚唱出。
印象深刻,記得有一回鄉福同工聚在一起唱詩歌:「主雖然以艱難給你當餅,以困苦給你當水,你的教師卻不再隱藏…。」那時聲音哽咽,艱難困苦和淚唱出。
鄉村福音的拓展,每一階段有每一階段的苦,首先要面對的是尋找據點的苦。當決定了所要開展的「鄉」之後,就得在那一鄉中尋尋覓覓,找一個可以當住家又可聚會的地方。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有了安身之處,又每每擔心房東要房子,租金要漲價,尤其搬遷之苦更是苦不堪言。
在鄉福事奉進入第五年後,開始強烈的感受鄉下信仰要存留“根”。有一間固定不動的聚會地點是需要的,本來鄉下信主的人就少,再加上每搬遷一次就掉一些人,台灣話說:「搬巢的母雞下不了蛋!」每搬一次就有人誤以為教會關門大吉了!就有人找不到聚會地方。如果有教堂矗立,就在那兒向鄉民作無言的見證,它不是轉眼消失離開,它就立在那兒,世世代代為著尋找神的人所預備。北斗的福音堂過去曾有宣教師來開荒建立教會,人數曾達到五、六十人,也論及建堂事宜,但後來傳道人異動,教堂沒建,教會就消失了!有人擔心建了教堂,但信主的小貓兩三隻,傳道人又要擔心沒有人,但總比既擔心沒有人又擔心居無定所更輕省些吧!誰願意做無殼蝸牛?誰不是一成家就兢兢業業的積攢錢財,為的是要買個房子,好讓兒女有個地方可以受保護照顧,有個生長的搖籃以便呵護;儘管只生一兩個孩子,這都是必須的,一點也不因家裡人口少而覺得擁有一間房子浪費!信主的人共同擁有一個屬靈的家,更是一點也不浪費。以色列入的聖殿蓋了又毀了,毀了又重建,建了又毀了,即便是剩下一片牆,他們仍舊喜愛來站在那一片斑駁的牆前,或讀經、或禱告、或默想、或流淚,因為那不僅僅是外在的,更是承載了多少信仰的足跡,他們走過了多少風雨的飄泊歲月,他們知道回到神面前,由內而外,由外而內不可分。
第二階段是蘊育之苦。在鄉下會接觸教會的,大多數是婚姻、酗酒、賭博、淫亂、吸毒、精神疾病等問題,都是病入膏肓走投無路才轉而求救於教會。我們彷彿在養育胚胎不健全的畸形兒,正常的孩子餵完奶就可以吃乾糧,然而遇到發育不良的,雖施予加倍的愛心和耐心,他還是長不大,老躺在那兒要人扶,扶也扶不動。人人都喜歡養育聰明活潑的小孩,誰喜歡先天不足的智障兒呢?!但既然生了,三年、五年、十年,儘管他茍延殘喘,奄奄待斃,還是得繼續照顧下去,不能放棄!這是畸形的,還有未出生就夭折的,那更是遺憾。另一類是英年早逝型的,他的生命如曇花一現,晚上才看見它綻放美麗的花朵!撐不到天明就消逝得無影無蹤。這些生命的消失是傳道人心中永遠的痛。
詩篇一一九篇最後一節說:『我如亡羊走迷了路,求你尋找僕人,因我不忘記你的命令。』鄉下傳道人大都本著愛心來對待每一位求助者,幾乎到了「有求必應」的地步,但愛到最後發現“愛心”並未造就人,彷彿愛錯了對象,因為一些人只要得幫助,只要問題得解決,卻不愛照神的命令而行,如此一來,如何能得到治本的方法呢?久而久之,覺得問題還是存在,就轉身離去!傳道人所付出的時間心血,就此石沉大海,無影無蹤。有時深陷於矛盾情結中,愛或不愛?愛並非萬靈丹!特別現在的台灣人,急功近利, 用甚麼方法最快又最有效,能改變現狀、改變命運的就趨之若鶩, 而神的方法總是透過認罪、悔改、饒恕、愛、忍耐、等候、爭戰…… 等腳踏實地紮紮實實的去行,才能有立竿見影的果效,但那往往不是一蹴可幾的, 是要立志付代價的;大多數的人卻是只要得到所想要的結果,卻不願用禱告和行動來等候神施恩,所以愛到最後是自討苦吃;只有求主別讓僕人走迷了路,愛錯了人;而是去愛那些真正要行主道的人,讓我們能將好種撒在能結實的心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