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福首頁
123期 >
1998年3月
魚池之夢
      李慧敏

 

來到魚池已經滿三年了,三年裡累積的故事不少,可以寫一本小書了。宣教士的生活原本探訪占了大半,我們在探訪之中一點一滴的透滲到這地百姓的生活層面,也一筆一劃地開始勾勒出鄉村地域文化的面貌。如果你問我們,三年來帶領了多少人信主?我們只能苦笑以對。鄉村的福音工作不可能在短短一段期間立即開花結果,需要常時間的經營,運作,有心做鄉福工作的人,必需要像一粒麥子死了,埋在地裡,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或許才能見到許多子粒結出來。

我們帶領歸主的人,三年之內,不到十個,而且有些一信主就離開了本地。因此,留在教會聚會的人數寥寥可數。具體的成績實在談不上,但若說起上帝的恩典,我們卻有極其豐富的經歷,值得與弟兄姊妹分享。


一、遇到一個孩童

在此地遇到的第一個個案,是一個非婚生的小孩。那時他才十歲,據說生下來母親就離開了,父親長年在外,很少歸家,家中只有一位老祖母與他相依為命。孩子直到九歲才由鄰居幫忙報了戶口,入學讀書。但是他三天兩頭逃學、偷竊、闖空門,渾身污髒在外遊蕩,成為全村知名的人物。

他的級任老師陳秀敏對他十分關心,主動找他來上學,探訪他的家庭,在生活上儘可能幫助他,照顧他。秀敏認識了我們,把這個孩子帶來,不久後她調職離開魚池,我們就擔負起關懷這個孩子的責任。不單關心他,同時還有他那位年邁的老祖母。

打一開始,我們所計劃的福音工作,是先從教成人英語班,接著是學生課業輔導,由此發展探訪,傳福音,建立人際關係……神卻在這一連串的計劃之中,把一個問題百出的孩子放進我們的生活裡。我們原都是單身姊妹,從來沒有帶過小孩,神藉著這個孩子,讓我們在眼淚、受傷和寬容之中學習愛的功課,感謝神,也因著這個孩子,幾乎全村的人都認識了我們。他們看見了我們對這孩子所付出的心力,也看到了基督的愛。神的安排,超過我們所求所想。

這個孩子因著老祖母過世,以及一些家庭因素,安排到寄養家庭,目前他的課業和生活都很上軌道,每週也都固定來參加兒童主日學。

除了這個孩子,我們也接觸到其他的許多孩童,附近國民小學,一遇到比較特殊的個案,就送到福音中心,希望我們助一臂之力。前年我們又遇上一個個案,是問題家庭的受虐兒童,父親有暴力傾向,這個孩子偷竊、逃學、破壞公物、打人,被父親逮到,動輒拳打腳踢,甚至嚴刑拷打。我們曾經在他的腿上看到過一片燒燙痕跡,據說是父親拿蠟燭燒出來的,為的是懲罰他偷竊的習慣。

這個孩子,至今仍是我們關懷的對象。我們常到學校對他作關懷輔導的工作。

從秀水巷到瓊文巷,我們一直都開放福音中心讓孩子們來。他們在此寫功課,玩耍,每逢週三和週六供應點心,偶而我們也親自烘烤蛋糕餅乾招待他們,孩子們很喜歡呼朋引伴到這裡來玩。禮拜六下午,他們一同來上兒童主日學,目前主日學人數大約20—30人左右。


二、小女孩的心願

這些小朋友跟我們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平日跟他們周旋,輔導功課,排解糾紛,有時不免感到心煩氣燥,巴不得他們不要天天來,也好讓我們清靜一下。去年六七月間,有段日子幾乎天天午後有雷陣雨,他們要回家時,邵潔和我分別開車送他們回去。有一天,兩個小女孩坐在車內,旁邊的姿蓉,才上小學二年級,她忽然跟我說:『老師,我長大到十八歲的時候也要去學開車。』我正注意著左邊來車,準備轉彎過去,聽見她的話,心不在焉地應了一句:『好啊!學開車好呀!妳為什麼要學開車?』她的小臉發著亮光,喜孜孜地回我的話:『等我長大了,妳就老了呀,那時候我就可以代替妳來開車,接送福音中心的小朋友呀!』說著她又興高采烈地邀約坐在後座的小女孩說:『ㄟ,我們長大以後阿都留在福音中心,來幫忙老師她們照顧小朋友好不好?』

我很喜歡跟別人提到這件事。有人會說,小孩子的話哪裡作得了準?等他們長大了,就忘記了,變了,……不過,我的心裡不這麼想,人會忘記,神不會忘記。他們將來的道路,沒有人知道,但是神知道。神必有祂美好的安排。我們所能作的,只有把神的真理教導給他們,並且把他們交託在神的手中,讓主來引導他們吧!


三、一群同心的人

好幾年前聽過周功和牧師談到適切性的科技這個概念,他提到一個想法,可以說,是一個夢;一群學有專長的基督徒,有建築師,有醫護人員,有教師,等等,同有傳福音的異象而結伴前往某個窮鄉僻壤,從未聽過福音之處,跟當地的人一起生活,在專業知識上幫助他們,把福音傳給他們……。

我們對這個構想印象很深,來到鄉村作工以後,這個心願更加強烈了。盼望能找到一群有同樣異象的弟兄姊妹,在此地同心來建立教會,盼望都市中的基督徒,為著神的緣故,願意福音移民,把家庭遷移到有需要的地方去。連根拔起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工作的機會,文化的衝擊,兒女的教育問題,…為主而離開熟悉的環境遠去他鄉,而且是一個生活條件水準不如目前環境的所在,這不是一個浪漫激|情的想法就夠了,這需要有神的呼召,也需要有委身的順服,甘心樂意,好像亞伯拉罕聽見神的召喚,離開吾珥往迦南地去。

我常想,當時的亞伯拉罕一定常被他周遭的人看成傻瓜,因為當時的吾珥,無論經濟文化各方面都相當繁榮富裕,生活很舒適,但是神呼召亞伯拉罕,他情願放下那些,跟從神的帶領,從屬靈的角度來說,出來這個動作往往代表生命的更新,進入則象徵更深遠的祝福;從人生來說,任何追求,始於割捨。現今的世代,需要有願意為了神而被人當成傻瓜的基督徒,需要有願意細心傾聽神的聲音且樂意回應祂的人。我們願意學習這個功課,我們也盼望能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來一起走這條不算容易走的路。

(作者為南投縣魚池福音中心傳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