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工剛到東石的前幾年間,每到週末要印些兒童的材料或主日聚會的幾張週報,因沒有影印機,非常的不便,有時借用私人冷凍廠的影印機,有時要騎機車到十公里外的朴子市去印。後來鄉福為所有工作區各買了一台影印機。我們讓附近的居民知道,並歡迎他們需要影印時,教會可以服務。偶爾主日學兒童的家長會來印成績單、戶口名簿、身分證之類的文件。只要有人來尋求教會的幫助,總是儘量招呼他們進來教會坐坐,與他們聊聊,鄉民總是招手要我們到外面談。後來發現他們是不習慣進到教會。
同工剛到東石的前幾年間,每到週末要印些兒童的材料或主日聚會的幾張週報,因沒有影印機,非常的不便,有時借用私人冷凍廠的影印機,有時要騎機車到十公里外的朴子市去印。後來鄉福為所有工作區各買了一台影印機。我們讓附近的居民知道,並歡迎他們需要影印時,教會可以服務。偶爾主日學兒童的家長會來印成績單、戶口名簿、身分證之類的文件。只要有人來尋求教會的幫助,總是儘量招呼他們進來教會坐坐,與他們聊聊,鄉民總是招手要我們到外面談。後來發現他們是不習慣進到教會。
這現象有兩種可能。可能他們對教會極度陌生,幾百年來教會和他們的生活從來沒發生過什麼關聯。他們知道警察局為了治安而存在,學校為了百年大計的教育,鄉公所為了民生、行政,農會和郵局為了金融和通訊,SEVEN-11可以填飽肚子,廟宇則提供他們精神信仰的需要,而教會對鄉民而言就不知道為何而存在了。另一種可能是,在異教的環境中,鄉民對教會常常是用廟宇作移轉式的解讀,教會是另一種不同的宗教勢力範圍,是另一個不一樣的系統。鄉民不習慣進到教會,正如基督徒不習慣進到廟宇。
在這種環境下進行福音工作,最先碰到的瓶頸就是如何改變鄉民對教會的印象,如何在質與量的方面更深更廣的接觸鄉民,如何讓他們明白教會真正的本質(當然教會要先像個教會)。在不斷的碰壁、觸礁、摸索中體會到在異教的鄉村,教會必須謙卑,教會必須拿下自己屬靈的眼鏡,教會必須以社區為中心來思考她的事工,教會必須是社區的教會。教會要發揮她的功能,否則,居民就會用其他的贗品替代。當然教會不能忘記自身是一個『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也不能模糊本身存在的使命是要『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二9)
因此當今鄉村教會發展的兩個重要方向(都市教會也一樣):
一、教會要發展社區工作,要進到社區,教會必須建構與社區長久接觸的機制(管道)。
從傳播的角度,福音要有效的傳播,要改變人對教會的印象,必須有接觸的管道。大眾傳播管道的建立很重要,但是投入的人力、財力資源都相當大,不是個別的教會能力所及。它影響的層面廣泛,因此不容易掌握。事實上教會本身的宣教事工很多是靠小眾傳播,如社區工作及平時的服務及頻繁的人際接觸。福音要不斷的傳揚,教會要持續的影響社區,必須找到有效的接觸管道。
二、教會要重尋失去的屬靈力量。
教會必須要有力量帶領人進到這個被召的群體中,享受並與人分享神的榮耀。沒有屬靈的供應與力量,教會將淪為一般的文教工作團體。
關於教會社區工作的理論已經有很多的討論,最近也有一些這方面好書的出版。至於福音工作如何重尋屬靈的力量,更期待許多屬靈的前輩有更好的教導及分享。本文只想分享一年半來,電腦教學在鄉村工作中的評估與展望。
約三年前在一所高職的電腦教室中,發現市場上有很多很好的CAI軟體(電腦輔助教學軟體),心中就一直蘊釀怎樣找幾台老舊的電腦,讓兒童主日學的小朋友可以敲敲打打,後來真的找到幾台老舊的電腦,小朋友喜歡了一陣子,但因功能簡單,不久就膩了。在禱告及不停的思考中,想到不如弄個電腦教室提供兒童電腦教學。
既然考慮要教學就要像樣一些的設備。因以前辦活動有太多失敗的經驗,一開始也沒有把握可以進行到什麼程度,可以運作多久,不敢冒然投入太多經費。我們動手整理教會旁一塊狹長的小空地,賀伯颱風(1996年8月)過後,基隆教會福音隊正好在此,一起用水泥把地板填高了一尺多,完後請工人來搭建鐵皮屋,此外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是自己動手做。我們買工具、買材料裝潢內部,釘電腦桌,甚至連電腦教室的馬桶都是自己接通管路到化糞池。那一段時間常常做到深夜。在最重要的電腦方面,幾乎486可以留下來使用的零件都留下來了,再買586的主機板和CPU來組裝,後來基隆教會和台北和平長老教會的差傳禱告團契各支援十萬元,使我們可以規劃成一個十部電腦的小型區域網路。我們幾乎是花最少的錢,達到一流的設備。
1997年3月硬體方面大致完成,就開始設計課程,進行招生。起先試著開兩班,一班成人,一班兒童。成人基礎課程一期30小時,每週上一次課三小時,為期可到兩個半月到三個月之久,這當中有充裕的時間可以與學生建立較深厚的關係。在課堂的習作及回家的作業,我們也安排福音性的短文、詩篇二十三篇、林前十三章愛的詩篇、聖法蘭西斯的禱詞等,讓他們練習中文打字。上課收費2000元,全勤再退費1000元。結束時教會發給他們一張正式的結業證書,也一起聚餐聯誼。當時單是成人的報名就應接不暇,於是停掉兒童的課程。鄉公所民政課長吳俊昇先生,見教會的電腦教學在鄉村開課、運作順利,也想在鄉公所內部及鄉民間推進資訊教育,於是撥經費開了四班的課,兩班是內部員工訓練,兩班是對外開放報名。鄉公所的職員說他們現在的資訊程度比縣政府還要好。
電腦教學運作了一年半來,單單成人就超過了200人,平均每個星期有20~30人在此出入。有人好奇的問,鄉下到底有甚麼人對電腦有興趣?在此的學員,有在公家機關上班的、有學校的老師、職員、還有更多基層的鄉民。我們的重點主要還是要接觸當地的鄉民,通常他們需要較多的鼓勵,較多的時間練習,平時電腦教室就開放給他們用,課程有時一延再延,我們常對他們說只要肯來學,一定讓他們學會。當他們會了,對教會的付出也更懂得感恩。曾經有幾個養殖魚池的婦女學會了後,就去邀她們村莊左鄰右舍的朋友,單單她們邀請來的又足夠開一班了,一直到現在她們還在這裡學,她們很享受一星期有一次可以放下手邊的雜物,來教會學電腦。
兒童的事工也因為有電腦教學而更能吸引一些孩子,前些日子我們開闢了一個週三兒童教室,前一小時聖經故事的時間,後一小時電腦及兒童美語教學,報名踴躍,四十個名額很快就滿了,而且家長親自送來。
這一段時間以來我們有以下的評估與展望:
1. 電腦教室以十部電腦組成的區域網路為最經濟規模,不太多也不太少,適合少量、精緻的教學。
2. 東石社區鄉民不斷改變對教會的印象與肯定教會對社區的貢獻。據前任東石鄉公所民政課長說:「東石當地的居民幾乎知道教會有對社區的電腦教學。」
3. 酌收費用且運作合宜,經濟上可以獨立運作,不須教會另撥預算。甚至,在適當時機有足夠的經費升級硬體。
4. 在人力上必須有能力自己維護軟硬體並教學。但另一方面可提供稍懂電腦且有心的短宣(半年、一年)及長宣的弟兄姊妹更多在鄉村服事的機會。
5. 電腦教學在鄉村不是唯一或最好的一個接觸鄉民的管道,但是台灣未來十年的環境中,絕對是可以做成的一項事工。要在一個沒有教會的鄉村開始福音工作,可以先成立電腦教學,一年可以教100位成人,100位小孩,福音工作可以以此為對象。
6. 電腦教學必須與福音結合起來,教會必須想出後續的跟進接觸策略。在不斷的反省思考中,想結合這些學過電腦也較有心的成人,由教會主導來推展一些社區事工,讓他們在社區的工作可以找到自我實現的肯定,也讓教會可以集中一些資源去關心有需要的人群,更重要的是,讓這些學過電腦的成人與教會的關係更加緊密,有機會帶領他們信主。
我們的目標不只是提升社區的資訊程度,不只是教電腦,盼望能真實的和福音緊密的結合,讓生命真實的改變在這些社區事工當中見證出來,讓人尊祂的名為聖。盼望這是一個工具,有利於鄉村福音事工,也可以推展到其他的地區。更盼望能拋磚引玉,有更多種類、型態的福音事工開展出來。
【後記: 在「Calling from the Villages in Taiwan (來自鄉村的呼聲) (2)」影片中您可以看到“在教會旁一塊狹長的小空地,用水泥把地板填高了一尺多”後的鐵皮屋電腦教室及教學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