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菜種的比喻
「天國好像一粒芥菜種,有人拿去種在田裡。這原是百種裡最小的,等到長起來,卻比各樣的菜都大,且成了樹,天上的飛鳥來宿在他的枝上。」(太十三31-32)
我們可以從這僅僅兩節的比喻中學習到許多功課。首先,也是最基本的是芥菜種,微小,卻有生命──一個非常特殊的生命。它會長大,從一公分的大小長成一棵樹。一粒沙不會長大,就算你種鑽石或珠寶於最好的土壤中,它也不可能長大。同樣,你種一個非常精密的電腦零件,它也不會長大。因為這些都沒有生命。
但是「芥菜腫」的生命好比聖靈在一個真正「重生」的基督徒心中(如果種在好土裡)就會成長。「我深信那在你們心裡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腓一6)
讓我們記住主耶穌所表明的這種非常「特別」的生命型態及芥菜種的成長。所有的種子都代表生命,都會發芽長大。但是沒有一種植物能長得像一粒芥菜種的規模。究竟是甚麼原因呢?
若我們仔細思考究竟芥菜種擁有甚麼及沒有甚麼,我們就會明白這個比喻是要表明這小小種子裡一個極大的「信心」。事實上主耶穌在許多處都特別強調「芥菜種的信心」。為什麼祂要藉著這微小的種子來談信心呢?我們應知道,一粒芥菜種,正如其他種子一樣,沒有手可以工作,沒有腳可以走路,沒有眼睛、耳朵、沒有腦子可以思考。它是完全無助的。除非收回所有的「不可能」,否則它比其他種子更難長大。它是所有種子裡最小的。若是它想有所成長,就必須「相信」這種特別的生命乃是神所賜的。「離了我(若不讓聖靈充滿)你就不能做甚麼」。
這個比喻之外還有另一個學習是來自「種」這個字。「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十二24)在下一章聖靈的能力中我們將會更深入探討這一節。在此提出乃是因為這是豐收中最基本的律,是另一個聖靈長成的定理。他人的新生和成長在於我們願意放下自己。
麵酵的比喻
這個迷你的比喻還是很短,只有一節內容。「天國好像麵酵,有婦人拿來,藏在三斗麵裡,直等全團都發起來。」(太十三33)
若是我們看希臘文「三斗麵」的原意,就會發現這是個不尋常的份量,足足有二十二公升。足夠做成三十條麵包。這裡的指示是主耶穌要我們將福音廣傳至世界各地。
第二部份我們應注意的是這位婦人如何將麵酵拌入麵粉裡。她不是只將一團麵酵丟進一大堆麵粉之中,麵酵必須完全拌勻在麵粉裡。因此,將聖靈的工作限制於教會的四面牆裡,是傳福音最慢、最沒有效率的方法。
蒙神賜福的是那些有創造力,並且以神的智慧使福音傳遍街頭巷尾的教會。這也是唯一可以產生發酵的方法,讓那些像帖撒羅尼迦這樣渴慕的小教會充滿、滲入整個地區,包圍他們超過二百哩(300公里)。保羅讚揚他們:「你們作了馬其頓和亞該亞所有信主之人的榜樣。因為主的道從你們那裡已經傳揚出來。你們向神的信心不但在馬其頓和亞該亞,就是在各處也都傳開了。」(帖前一7-8)馬其頓和亞該亞比整個台灣島還大,這兩地加起來相當英國那麼大。所以帖撒羅尼迦教會的酵並沒有局限在當地教會的會堂裡。聖靈非常喜歡自由運行完成主的期望,祂的福音出擊也是沒有約束或禁止的,這個原則也為我們帶出下一步驟發酵過程的基本特色。
回想我太太第一次發麵的情景,真是令人失望,她按照食譜的說明,將所有的材料混在一起,並放著等待它發起來,甚至到了第二天早上還是一樣的大小。直到問過朋友之後,才知道發酵必須配合華氏80度或攝氏26度的溫度才能發起來。在普通、舒適常溫下的房間是不能發酵的。
這個屬靈的信息說明任何不重視傳福音的教會是不會成長的。如果我們缺少熱心及異象來使聖靈動工在我們這些小教會之中,我們仍會繼續在這小羣或更小羣團契中掙扎,十年如一日。
主耶穌真心愛祂的教會,像前面幾章所說的。但是祂仍渴望這些教會能追求「突破」,並且超越其自身快樂的小團契。若沒有聖靈的熱情,就無法「在愛中建造自己」。甚至是一顆能孵的蛋,也必須保持在華氏100度(攝氏30度)的溫度下,才能製造出一個新的生命,否則就只能包在蛋殼裡直到腐爛。
當我們仔細察看今日仍一直因神的祝福而歡喜快樂的帖撒羅尼迦教會時,我們能看出甚麼呢?首先我們知道的是他們有詩歌敬拜團、不斷地在夜市、在中學的集會中、市中心公園及熱鬧的街角表演、獻詩。另外有福音隊定期到鄉下地區傳福音,還有一些是為需要的學生開訓練課、家教班等。甚至還有在自己家中或工作區宣講福音的聖經研習班。有的在外縣市的定點負責野外主日學,而這些點都變成了新的教會。還有專門負責孩童的「好消息之家」在成員自己的家裡,有的提供寄宿家庭給外國學生,有的則以家庭對家庭的探訪方式,盡可能地去得著每一個人。這些教會採用了溫暖的關懷方式,用真實行動的麵酵「完全融入」慕道者的生活之中。他們完全被聖靈的能力和熱情所充滿。
聖靈能點燃一把火,溫暖那些活動的麵酵,透過牧者,使聚會喜樂、豐富。主耶穌為了祂愛的訊息能傳遍全世界等待了二千年,所以當祂發現一間願意真正「打開」傳福音之路的教會,祂就會大大傾福於那間教會。
隱藏的寶貝
「天國好像寶貝藏在地裡,人遇見了就把他藏起來,歡歡喜喜的去變賣一切所有的,買這塊地。」(太十三44)
我們可以看見這個比喻像主耶穌自己的自我描述一樣,祂正找尋「寶貝」。祂不是一個舊貨商或一位清道夫。祂愛那些最惡劣的罪人,祂為罪人、惡人流出饒恕和拯救的生命寶血。但「只限於」那些願意真心悔改離棄過去罪行的罪人,他們需要新的生命及聖靈的幫助,且必須真心地渴望罪的部份完全破碎。
有時候我害怕我們太強調神的愛,而忽略了祂對一個新生命的要求,光是厭惡罪及改變私慾也是無法取代的,我們應痐到對屬靈事物的飢渴上。「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太五6)
一位真正飢渴慕義的人,不只需要愛、平安和喜樂,更渴望從罪與自我中心的裡面得著釋放,這也是主耶穌和聖靈所要找的「寶貝」。我們必須承認一個不信的人對新生命能有如此的飢渴是很珍貴的,但所有的珠寶都是珍貴的。事實上這也是主在這個比喻中所能描繪出最初步的畫面。
那個人遇見了寶貝就藏在地裡,想想看寶貝的尺寸大小必定比土地要小多了,土地可能是好幾百英畝,而寶貝可能只是一只小盒子。但那小盒子卻是非常寶貴的,因為他願意變賣所有的去取得它。
有一次當我徘徊在台灣的鄉間小路時,注意到一輛特別的大卡車停在路邊,卡車上散佈著數條長長的電纜,是來自幾個不同的方向。追問之下才知道原來這些人在為石油公司做事,正在探勘石油。
沉澱的石油是真的寶貝,但它們卻是隱藏的寶貝,深深地埋在地底下。大多數的人都不知道哪裡藏有寶貝。你和我也都不知道別人心底深藏著些甚麼,但聖靈卻知道。若是我們與祂同工,對祂的引導很清楚、很敏銳,像探勘員對他們手上的工具敏銳一樣,我們就可以成為主耶穌屬靈的探勘員,去找尋有價值的寶貝。
這些比喻有四種土地、芥菜種、麵酵和隱藏的寶貝等,給了我們許多寶貴的原則,使我們靠著聖靈得以傳福音作見證。祂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保惠師也是我們的屬靈同工。讓我們珍惜與祂同工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