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福首頁
78期 >
1994年6月
為台灣禱告
       蔡幸哲

 

 

1993年10月我有兩個星期假期在台北,參加僅有的一次主日崇拜,由花蓮從事宣教工作的呂關關傳道主領主日講道。在介紹宣教工作時,她提出了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台灣需要宣教嗎?」這個問題原本是她的外國宣教士同工向她提出的一個問題,我想這也是神藉著宣教士向台灣的基督徒挑戰的問題。

回顧宣教在台灣已近130年歷史,比起美的立國歷史200年是短了一點,然而這130年畢竟已過了好幾代,我們和祖先們都從宣教士身上領受神的救恩;不僅如此,130年來始終有宣教士來到台灣,將他們的一生獻給主,服事台灣的百姓,甚至臨終時囑咐後人將其遺體安葬台灣。宣教士這種生死與共的宣教精神深深地感動我們。神的愛藉著宣教士的犧牲顯露在我們身上,身為台灣基督徒的你我如何回應?根據最近一次內政部的統計調查,台灣基督徒的比率有下降的趨勢,這無非是讓宣教士們感受到宣教工作有待繼續。然而另一方面,他們看到台灣各地高樓林立,人民物質享受奢靡之程度令人驚訝,於是他們不得不再三地問自己和台灣的基督徒,台灣需要宣教嗎?

我不由得想到保羅的愛篇:「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林前十三7-8)顯然地我們常忘了這段經文是用來勉勵將愛付諸於行動且持之有恆;相反地我們把它塑造成律法,用來衡量別人對我們的愛是否達到這樣的標準。雖然台灣的許多福音機構已不再依賴國外的幫助,然而神要問我們的是,這個福音的棒子我們接得如何?是否繼續傳下去?往台灣以外的地區宣教?這次的台灣之旅聽到二則感人故事:一是留美博士回到異教興旺的北港服事;一是認識的王柏芬姊妹和夫婿舉家到非洲宣教。

感謝神的恩典,使我有機會加入鄉福代禱的行列,1993年初我們開始在美國華府地區有每個月一次的禱告會──為台灣的鄉村福音工作代禱,特別是為鄉村福音佈道團。隨著日子一天一天過去,我愈加感覺不僅需要為鄉村事工禱告,也需要為台灣的眾教會、福音機構、兩千萬的同胞禱告。這是一場屬靈的總體戰,少數教會的復興只是零星火花的復興,復興之火必須燒遍每一角落,才能改造整個台灣的屬靈氣勢。

有一天在電視上看到台灣久旱不雨,自來水公司三千員工靜坐默拜神明,心靈難堪不已。台灣的問題在哪裡?政治問題?外交問題?經濟問題?教育問題?環保問題?道德與法律問題?這些的確是問題,但是這些問題是來自一個最終最根本的問題:「因為耶和華你的神乃是烈火,是忌邪的神。你們在那地住久了,生子生孫,就雕刻偶像,彷彿甚麼形像,敗壞自己,行耶和華你神眼中看為惡的事,惹他發怒。」(申四24-25)經文中對以色列人的描述正是今日台灣的寫照。台灣的問題是雕刻偶像,惹他發怒,以至神保守離開我們,隨之而來的是如上所述的種種問題。

要解決台灣的問題必須從根本的問題著手──離棄偶像,歸向真神。這樣的改變來自悔改的禱告。從前我以為我是基督徒,不拜偶像所以不必悔改,我想我是錯了:「我們台灣人向你所犯的罪,我與我父家都有罪了。」(尼一6)多少時候我們並不在意神對整個台灣的看法如何,以至我們缺少尼希米這樣的禱告。我們會因為台灣的問題難過,但是我們卻不為違背神的旨意和看法而難過。我們立在一個亟待重整的轉折點上,台灣的基督徒必須有這樣普遍性的覺醒,被聖靈光照,認罪悔改,教會要產生大的影響力,成為榮耀、發光的教會。

整體性悔改的禱告從儆醒的基督徒開始,不論他以何種方式禱告,只要心靈誠實的禱告都蒙悅納;這不只是某一特別聚會的禱告而已,那必須是持續不斷的發生在基督徒每天的生活中。神不只是看重我們在這一時刻的禱告,祂更看重我們生活方式的禱告,那是一種全然的歸向主,活在基督裡的敬虔生活。

持之有恆的禱告並不是每天例行公事的禱告,而是心意更新地體會神的同在,感受到生命的成長,就好像是一個成長中的孩子,每天量身高體重不一定能測出不同,然而二、三個月下來,他會看到自己的增長。這種生命成長的禱告是個人的復興,也是全體的復興。沒有個人的復興,也就無法期待整體的復興。

我們已經發現台灣的問題有它客觀因素的存在,然而主要的關鍵竟是我們每一位基督徒如何過禱告的生活。我們正面對一個艱難複雜的環境,如果我們此刻不願以禱告面對它,以後我們將看到更艱困的環境臨到,今日的處境不正是過去的悖逆造成的嗎?許多教會機構已籌劃、著手於中國大陸、蘇俄的福音事工,那是分秒必爭刻不容緩的福音機會,失去今日的機會,明日這些地區恐將變成艱難的宣教區。台灣的復興不能再依靠外援,重要的是每一位基督徒的自我覺醒。



Go Top